主讲人:赵思渊
2018-3-27
刚上大学的学生有一种非常强的思维惯性,我在课堂上做一件事,一定是会有一个正确答案的。但是写论文恰恰不是这样的,它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我们是要去发现一个有价值的学科问题,然后给它一个解决方案,它不是一个有唯一正确道路的事情。你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写论文是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寻找一个已知的正确答案。如果这个东西是已知的,我们就不需要去写它,所以你在这方面要给他极大的推力,极大的激发。
我们既要降低学生的期待,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的野心。这个话虽然矛盾,但一个事情是一体两面的。基本上在座的老师都知道,在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当中,甚至是每一个小的专业知识体系当中,我们所做的学术研究,每一篇论文都只是里面一个非常非常微小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一个贡献,我们可能只是解决了一个非常小的问题。你如果让一个本科学生意识到这点,他会很失望,但是你必须让他意识到这一点。在本科生或者是硕士生的阶段,我们写论文,去完成一个完整的学术训练,并不能让你解决一个人类知识体系或者是人类文明中的重大问题,你做到了就是伪科学,这是一定的。首先你在研究目标方面一定要降低他的期待,不要让他觉得我是要做一个很伟大的研究,而是要做一个很具体的研究。这个具体的研究对于一个既定的研究领域,某一个很小的研究领域能够有所贡献,或者是能够使我在这个既定的研究领域当中完成一个很好的训练,这就达成了我们帮助学生写一篇学术论文的目的。如果让他觉得我要做一个很伟大的研究,那会很麻烦。当他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就会有极大的焦虑和压力,突然有一天,他看了所有的文献之后,会跑来跟你讲,我觉得这个研究不能做,因为我想讲的话前人都讲过,另外他还会觉得还有太多资料没看。难道他就不写毕业论文了吗?他还是要写,所以这方面你要给他一个野心。
对我们来说,历史学的材料就是史料,各种各样的史料。当你在面对这个材料的时候,你一定是有话说的,你就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假如说你保证每天能够写一千字,比你认为在某一个状态很好的一天写一万字的效果好得多,哪怕你觉得每天写的一千字很烂、垃圾。但是当你有一个持续的工作的状态,可能一个月之后把这些东西凑起来,把其中五千垃圾删掉,你还剩下五千很不错的品质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一定会鼓励学生的野心的,尤其是那些有表达欲望的学生,你先让他表达出来,然后再把那些不符合学术规范、不符合学理的东西砍掉。
可能在最开始的阶段,我们需要做一些这样的工作,在宏观层面上让他明白,我们做的工作不是为了推翻某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或者为了改变人类知识的大厦,这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整个人类的宏大的知识体系里面,在某一个小的专业里面,能做一点微小的贡献就够了。
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论文的时候,到底要教些什么东西,我觉得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理论层面的东西,就是问题意识,这是我们很多学科都在谈,在关心的一件事。还有操作面的事,这是一个写作的技艺。因为我毕竟是一个做历史的人,我还是从历史学里面的研究规范来谈这个问题。历史学里面比较看重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你是不是对这个史料有新的解释,第二件就是你所提的问题或者你给出的解释在已有的学术史的脉络中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有突破性。我想这个在很多不同学科里也有另外表述的方法,有类似的意思。
历史学主要的研究工作就是整理资料,我们通常认为完成一篇论文,70%的时间是整理史料的,30%的时间才是写。但是整理资料需要有很多的技巧,学生中最常见到的问题是他没有一个逻辑,没有一个逻辑排列这些史料。对于历史学来说,主要有两种逻辑,一个是时间逻辑,事情怎么发展下来的。另一种逻辑是在一个时间段面上,所要观察的这个问题结构是什么样的,就按什么样的结构整理史料。
在大学里面,学生写课程论文也好,毕业论文也好,或者要发表论文也好,其实没有人看文采的,没有一个学术杂志是因为你文采好才用你的文章,首先肯定要有清楚的逻辑。我相信文学界也是一样的,我们要讲逻辑,一定要按照一个非常清楚的逻辑去表达一个问题,去推进每一个问题的提问和解答,这才是一篇好的论文。
句子与句子之间一定要有逻辑关系,我经常会在学生课堂上报告自己论文的时候,突然打断他,然后问他你这句话和下句话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是因果还是并列,是相关还是什么,你一定要能讲得清这两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才可以再往下写。通常学生写作的时候,我会逼问他一件事,用一句话讲清楚他这篇论文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思维训练,你必须能够想清楚你的论文到底是要干吗,而且要用一句话讲清楚。如果他不能用一句话讲清楚,通常说明他还没想清楚。
如何指导学生开题,有几个要考虑的方面。第一个层面你得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题目是立得住的。我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当然这个标准来自历史学,我不知道对别的学科有没有帮助。基本上在历史学这个行当里面,一个好的论文的标准,第一是你或者能解释一个重大的史实,比如说我写一篇论文,我就能解释辛亥革命是怎么发生的,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不会有这样一篇论文的,但是如果你能写得出来,会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或者你能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比如说我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或者用不同的方法重新解释这个史料,那很有价值。或者你能发现一个新的、有价值的史料,发现可能对已有的、我们已知的历史事实或者历史过程,有一个新的材料颠覆它或者是冲击它,这也是很有价值的研究。从研究的重要性角度来讲,这几点绝大多数学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是做不到的。但是你可以做到的是什么呢,你可以做一个能够达到好的学术训练,有所贡献的标准的学术论文。第一个就是你对学术史既有的学术研究或者是学术史有推进,这个推进或多或少总归要有一点。第二个在这个脉络里面,你能不能颠覆一个研究,或者是更新一个研究,或者是修正一个研究,或者是补充,其实可能对于硕士生来说,能做到补充前人的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所以我一般会给学生讲,你自己衡量一下,你想写的题目在这样一个框架里面能放在什么位置,他基本上可以对这个题目有判断。如果你想写的东西连补充都不能补充前人的研究的话,我觉得那就不要写了,意义不大。
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你的资料是不是足够多,你足够多才写得出来,但是又不能多到你无法把握,就是这样一个评估。在开题报告的层面就是说,我会问学生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问题,你想写的题目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个足够封闭的问题。这个封闭有两个含义,第一它是非常简单明快的,第二它是一个比较窄的东西,因为你一篇硕士的学术论文要处理的问题是很少的,所以要足够锋利。当然在你的开题报告当中,最重要的是你要论证这个题目的价值和可操作性。
前面这些都讲过了,我们通常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一个具体的材料里面去提炼和发现问题,然后从问题回到一个对学术史的贡献,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完成或者说去选择一个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可操作的题目来做自己的学业论文,这是我们的一个期望。
历史学有什么研究价值?有太多可以回答的方法,也有太多已有的解释,我当然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解释来回答这个问题。我通常会给学生讲,你可以把我这一学期讲的所有知识全都忘掉,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了我这门课之后不能被人骗。历史学其实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你可以用来做别的事情,我们是做工具的科系。至于实际当中,对历史知识的推荐当然我们也在做,这个层面我先不去讲,因为这个层面讲起来会非常非常复杂。为什么我说历史学提供批判性思维?就像我刚才讲,我们很看重一件事情,当我们在梳理一句话的时候,这句话一定有它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意涵,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把这个东西层层剥离出来。当你进行了这样的层层剥离之后,我们所看到的历史不是某年某月发生的什么事,而是一个立体的,这个立体的东西会逼迫你去思考你自身的处境,以及跳出你自己,从你的外部来看你自己,就是历史学提供给人类文明的批判性思维,这个是工具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