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嘉宾:冯仕猛,物理与天文系
2015-11-26
因为我长期是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就说大学物理基础面上的教学,我想谈谈学生存在的基本问题:
第一是他们善于记住死的静态的知识;
第二是善于高中式的习题训练不在乎过程只在乎结果;
第三是善于被动的吸收知识;
第四是习惯了把老师当保姆以及保姆式的教学;
第五是抓细节的能力很强,缺少整体思想把握;
第六是习惯用高中的思维模式来批判我们一些大学老师;
第七是非常不善于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思考,创新的能力差。
我喜欢教学,我跟学生讲我不在乎我将来怎么样,我在乎的是你们将来怎么样?我们现在大学生甚至大学的研究生,甚至博士崇拜封建宗教迷信,什么大师、过一会什么神仙什么的。这个有时候我心里面在想,我们念了这么多书难道连自己的有些东西都不透那就是你的问题了,所以这样的话我在想我们的教学上是不是应该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当面临这种事情上我们就要思考是我们教学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们在这方面缺少一些思考,学生过度的吸收一些静态的死的东西,但是动态上很多东西我就没看到。那么一个非常有名的文化一大家,他就谈到了我们国家创新层面的一个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说我们科学研究里面文化的成份与科学的成份太少了。
这个老外他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是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被悟出来的,所以他有了这个理念之后,他把基本的知识构架告诉学生,影响一类的问题实际上就让学生自己去悟了,所以他在大学里面实际上他的习题的训练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大问题,老师告诉你问题自己想办法查资料到图书馆咨询老师,然后他就去咨询图书馆然后自己去写。
物理教学那么我想我们知其然一定要知其所以然,这个是我们的基本点,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比较很赞同我们学校里面很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一定要变灌输知识为能力培养,我觉得这个我是比较赞同的。我举几个案例,在物理教学上我特别强调一个理字。可以变灌输知识为静态的知识储备而更强调物理的本质、物理原理、原因、物理规律。我给学生强调,我说世界上任何的对象有果必有因一定要找到原因,去探索知识的来源与背景。
读书是为了自身培养情操性质和涵养,千万不要说为了拿到什么好的职位,所以我们就强调了修养重于学识方面。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读书绝对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是为了成才,是为了你们将来有份事业。那么培养学生的大视野大情怀我给学生的要求是这样,扩大第二堂课,不要太在意分数,在意的是你对知识的领悟,这是我特别强调的。
学会尊重别人,师生相互尊重是最基本的。我在上课的时候我让同学讨论一个问题,一个学生站起来之后跟同学说你这个是错的,你那个是错的。我当时就说他你这个人要尊重别人,首先不要否定别人的思路,你要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是可以的,但是要尊重别人。
进交大的学生无论他在高中学没学好物理,进了交大之后他说他学不会物理说他物理感到困难,也不是基础知识的问题,还是他学习习惯要改。我始终认为核心问题还是在方法上没掌握要点,那么方法上他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喜欢死记一些东西,然后来解析习题,那么实际上还是没有把内部的物理原理搞清楚。
因为学生真正喜欢物理的话,很多同学高中就要养成凡事都要问为什么?我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有果必有因。当然我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讨——因为它总是有内在联系的,你是要把它内在的物理模型思想搞清楚。我自己探索的时候比较在乎的是追求物理机理,因为这玩意我觉得太用了,出去之后无论你做什么东西,你道理搞清楚了之后特别是是他的物理模型搞清楚的时候,做事情和思考的深度就不一样了,这是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