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励学生提问

主讲嘉宾:谢艳梅,教学发展中心

2015-10-29

观点集锦

  • 关于提问的现状
  1. 部分同学性格内向,少提问
  2. 对课程没有深入理解和准备,提不出问题
  3. 部分同学对课程不感兴趣,只关注分数
  4. 喜欢问同学, 喜欢百度
  • 鼓励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1. 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让学生敢问
  2. 引导学生对课程感兴趣,让学生有问题问
  3. 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让互动真正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他们真正有收获。
  4. 互动的内容一定要对学生有帮助
  5. 在课堂互动中奠定良好的气氛。
  6. 在课前,课后都主动询问学生有无问题, 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去提问
  7. 设计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让学生提问:微信群    小组合作   小组竞争  集中答疑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与回答
  8. 开始时鼓励学生提问,或者半强制学生提问,让他们形成提问的习惯
  9. 让学生明了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参与课程
  10. 知识点不用讲太满
  11. 老师讲课的时候逻辑性要比较强,能够抓住重点,稍微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一下气氛
  12. 先提从简单的问题提起,对回答的同学加以表扬,后期慢慢地过渡到一些比较深刻或者难度大的问题。
  • 遗留问题
  1. 怎么让学生有动力学习
  2. 对于特别想追求物质成功的同学怎么引导他学习
  3. 教师提问,学生不参与

 

  • 学生问不出问题,是因为没有准备,问不出问题

  有些学生不问问题,是因为他没有准备,所以问不出什么问题,可能老师讲的他她还没弄明白。

 

  • 部分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关注分数

  有一次我去听课,发现学生不认真,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上课不听讲?他说老师没关系的,这一门课我们只要到考试前复习三天就完事了,完全没必要现在花那么多时间。所以,,我觉得可能跟整个课程设计,或者什么有关系。。

  • 老师跟学生熟悉以后会有一些学生问问题

  我对学生比较熟悉,我讲完一个知识点,我就会问他们听明白了么,或者说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他们总会有几个人跳出来问一些可能之前我没有考虑到的点。这种情况一般建立在学生跟老师比较熟悉的基础上。

  如果学生觉得问题好,就会比较敢问,如果他自己觉得问题不好,可能会担心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老师对这种学生不一定要苛求他提问,而是要多鼓励他。

  如果他感觉到这个问题能够拔高自己的,他就会问;然后他觉得这个问题不好,或者是你觉得他应该掌握的他没掌握,怕这个问题老师和同学会嘲笑他,或者同学会嘲笑他,他恐怕只会私下里会问。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学生的话,老师不一定上课就一定要苛求他提问,但是老师要是能够读懂他的表情,课后给多鼓励他。

  • 学生爱不爱提问跟老师是否有亲和力有关系;老师自己也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学生爱不爱提问,其实我觉得跟老师也有关系,有的老师不是感觉很nice的,不那么让学生觉得有亲近感,或者他有一个问题,以前问了以后,老师就给予了那种打击,学生其实是很敏感的,他遭受过一次打击以后,他恐怕以后就不太愿意去问了。我们老师首先要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你的语言很有魅力,你说话很有魅力,你授课的风格很有艺术性,学生就爱亲近你。

  • 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在讲课方面要比较有逻辑,能抓住问题,再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调动气氛。

  我曾针对工科的学生做了一个他的学习体验和收获的一个访谈?通过访谈发现,目前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学习的主体,他扮演的角色是一个主体的角色,老师相对于高中的老师来讲,他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指导性的,方向性的,他们不需要老师详细地介绍,只需要一个方向上的引导,他们觉得老师应该讲的时候要逻辑性比较强,能够抓住重点,稍微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一下互动的气氛。

  • 用纳入成绩的方法来鼓励学生提问

  我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就定了规矩,鼓励学生提问,如果他问的问题老师回答不出来,有时候可以纳入学习成绩里面来。第二,有时候如果学生能够指出老师的错误的话,也可以算入成绩。有时候我上课就故意写错,如果有学生指出来了,那我就给他100分,如果没有学生指出来,我就问学生,我说你们看看这里面有没有错误?马上就有学生举手了,举手然后就回答,抢答了以后就给他100分。

  • 课前、课后主动问学生有无问题,留出时间集中答疑

  我一般课后是不回答问题的,一般是上完课以后就问学生,这堂课你有没有问题要问的?如果没有,下节课上课前我再问一次。因为你的问题可能其他同学也不懂,我上课统一回答,我下课要是十个学生来问我,我要回答十次一样的问题。

  • 学生爱不爱提问,跟课程安排有关系。

  我是生物学工程学院的,我是讲分子病理学的,我觉得学生爱不爱提问,可能跟课程的目的也有关系,三节课连着上的时候,前面可能讲一些关于机理这个方面的,学生就是听了,你问他有没有问题,也没有人提问。第三节课讲一些病例分析的时候,他可以跟自己联系起来,然后这个时候提问的人就比较多了,讨论的也比较多。

  • 先半强制学生提出问题,后来学生形成习惯后会提好几个问题

  我们有一个实验室,总会有一个报告,一开始就是下面是强制性下面要即兴提问,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提出一个问题,慢慢地大家这个活动参加的多了以后,不用强制,每个人能提好几个问题。

  • 互动的内容一定要对学生有帮助

  我们现在大四学生比较难教,什么原因?因为你现在教的课程,如果你让学生死记硬背,去考试,这样是肯定不行的。课堂内容一定要对他来说有用,这样学生才肯讨论,如果你这个互动对他没有帮助他肯定也不理你。

  • 教学中知识点不必讲太满,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有时候老师讲得太满了,你把知识点所有的都讲完了,然后你没有留一点空间去给学生思考,他哪来的问题问你呢?可能有时候我们太急于想去给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却没有想留一点点空间给他们自己去发展,让他们去思考,然后才有问题来问。

  • 上课前奠定好的互动基调,提问要由浅入深

  我上课的时候,会先奠定一个基调,一开始比如说先提从简单的问题提起,但是如果同学回答以后,不管怎么样,都会对同学加以表扬,然后这样慢慢地过渡到一些比较深刻的一些难度大一点的问题,由浅入深的提问并对提问的学生加以表扬。

  • 分组讨论,小组竞争

  关于提好问题的技巧,我会先列出一两个问题,然后让同学分小组互相讨论,看有没有一个更好的问题,讨论好后每个小组要有代表出来分享。这样会让学生必须参与到这个活动中,而且因为小组之间会有竞争,他们会比较认真一点。其次, 在他们讨论的时候,我也会走过去问他们讨论得怎么样了,这样一方面避免他们在那边磨时间,另一方面你跟他们交流,他就觉得老师很重视我,也更愿意去交流。所以现在上课,我觉得同学们愿意回答问题,或者提问问题也挺多的。

  • 每次上课前热身,调动同学们的情绪

  我再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一说,因为我当过半年的助教,我当时带了班上的学生,是有很多不爱问问题的,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工科学院的男生,有时候比女生还要害羞。我的方法就是,在每次助教之前,先热一下身,调动一下自己的情绪,就是用医学来讲,就是有一个肾上腺素,那些东西你把它调动起来之后,你的情绪就会比较高涨,然后学生看到你这个高涨的情绪,他也会活跃一点。

  • 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让他觉得他被回答到了,他后面就特别喜欢问问题。

  我是来自人文学院,我的课程是爱的教育,这个课程的问题多得不得了,我的苦处是,一旦问开来了,就没有我的上课的时间了。但是我确实特别赞同刚才谢老师讲的,就是学生问的问题一定要给他很好的回答,他真的是觉得他被回答到了,他后面就特别喜欢问。

  • 利用微信平台,匿名问答的方式来保护学生的自尊;筛选高质量的问题去详细解答。

  我的课程助教帮我做了一个微信平台,然后我就做了一个匿名提问,确实每次上课之前会收到很多的问题,我们收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会事先去筛一筛,如果真的觉得问题的质量不高,就没有必要再拿到课堂上去回答了,有一些问题质量特别好,我都做一个文字稿,上课是很认真地去给他答复。我发现当我这么认真地去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后面学生提的问题就更加的多了,所以这个问题你回答的质量特别让学生感觉到这个老师是很认真的,是要跟他一起去解决问题的。

  • 发动学生互相回答

  在我回答之前,我就先发动学生互相地来回答,学生有的时候真的是回答得比我还好。比如说学生问你他就觉得很迷盲没有目标,以至于他觉得他不想上一些课程,然后有一个学生现场回答的时候就说实际上要解决迷茫的问题,最好就是行动起来,要么你去运动,要么你就去读书,我回答的时候,我可能会问学生这个迷盲是问题出在哪里?这个迷盲是合理性的什么什么这一些,但这些都不是学生自己想要的回答,但学生不会觉得老师很笨,他们会觉得老师很有诚意跟我们一起讨论,所以后面学生会更多的跑来问问题。

  • 在学期初给学生很多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利用微信互动

  在每一学期的教学开始的时候,我就给学生公布一些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给他们很多思考。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会每一个班建立一个微信群。在课堂上,我们在练习过程中,可能学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课下,他可能就会发现有什么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学生要先回去消化一下后才有的。我觉得建一个微信群,让学生便于提问,有问题随时来问,这是我自己觉得在几次利用微信群比较好的地方。

  • 自学,同学之间互动问答   

  有一些专业上的知识,不可能像人文上的东西去讲得那么生动,我去年上课的时候,有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我让他们自己课底下去学习这部分内容,然后怎么检验他们学习得好不好?我就做了一个我叫question  and  answer,你自己提一个问题,自己来答。

  到了第二节课的话,我会把不同的组,不同的人问的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分组,然后我会做一张PPT,把所有问题列出来,然后让他们挑一个他们小组觉得是最好的问题到上面来回答。我觉得这种方式的效果还可以。我觉得在一些教学方式上,特别是专业的教学,因为因为每门课程差别蛮大的,怎么去根据你的内容,去设置一些活动。不一定要每一堂课都有很多问题,可能就挑某一些课,来做一下互动,就让他们对你这门课产生一些兴趣,可能对其他部分课程的学习,也会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