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的实践

主讲嘉宾:马骏 钱柳,医学院

观点集锦

第一部分:PBL教学法的介绍

  PBL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具体病例对涉及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首先,学生针对每个病例,通过学生自主讨论,提出问题,并通过相互合作,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进行资料收集、自学、研究等工作,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对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

  PBL学习的第一步是撰写PBL案例,并由学校教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用于教学,每个案例在教学前都要进行集体备课,由所有参加PBL指导的教师参加,PBL集体备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由案例撰写者介绍案例的设计撰写思路、教师注意事项、课时安排等,各位教师对案例提出修改意见,集体备课后,案例撰写者将对案例进行修改。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PBL学习为每个案例为6学时,分3次进行,分别为2学时、3学时和1学时。PBL讨论小组由8到10名学生和2名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其中一名教师来自基础医学院,另一名教师来自临床。小组成员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设一名主席主持讨论,一名记录员记录整个案例学习档案,一名书写员将讨论的要点在白板上表述。第一次讨论课共2学时,教师分次下发案例的第一部分资料,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设定主要和次要学习目标,并由主席把需回答的问题分工给每个同学,课后进行资料检索、分析。

  PBL指导教师必须牢记整个PBL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自己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和学生主席一起控制PBL讨论进度,确保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并达到计划要求的教学目的,绝不能喧宾夺主,以讲课方式替代讨论学习,课后每个学生根据第一次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学习目标,到图书馆、网站、教科书或课堂上寻找答案并进行分析。第二次讨论课共3学时,每名学生将和组内同学分享自己检索到的资料并进行讨论,然后教师下发案例第二部分资料。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再次提出问题,并聚焦主要和次要学习目标,最后5分钟将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讨论结束后,小组需要把学习到的所有内容以机制图的形式进行表述,主席负责组织机制图的制作。在最后1学时的总结课上,编写教案的教师与整个班级的学生们,面对面进行小结并反馈学习情况,教师会邀请部分小组陈述机制图并进行点评,课后组内同学和教师进行评议,对案例是否适用本次学习目标进行评议,对同学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自2008年开展PBL学习,共计使用案例数203个,参与教师2028人次,参与学生1910人次,PBL学习是上海交大医学院卓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PBL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PBL打破学科界限,塑造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通过获取理解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如何上好PBL

  • 上好PBL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充分准备

  充分准备就像每个老师上课以前要备课一样,PBL是基于临床的case展开学生自己的讨论,这个case涉及的知识范围事先有预设的目标,我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希望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既然有这样的预设目标,作为老师,自己要知根知底,对这个知识整体要有一个了解,包含两方面,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因为我们有一个预设的目标,所以上PBL课之前我们会组织集体备课,有撰写这个case的教师,或者临床医生给我们上PBL课的老师讲解一下,这个case学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知识点、重点、难点,或者有哪些可以拓展的方面,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自己有一个知识的梳理,在课前自己查阅很多资料,结合写case的老师给你的一些资料,有一个充分的准备。

  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我们医学生将来面临的是病人,因为我们面临的人是社会人,面临社会方面的问题。比如医患交流,医患纠纷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PBL上课的过程中,还要涵盖到社会方面的知识。比如法律法规的条例,人情世故,以及个人的发展空间等等。有充分知识准备是上好PBL前提。

  1. 认真倾听

  因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的教学,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你很安静的坐在旁边聆听学生。学生是唯一的主体,千万不要喧宾夺主。从case当中寻找一些线索,找到这些线索查询背景的知识,然后再逐一的梳理去总结分析,从这个过程当中去学习。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做非常好的聆听者。但是也不能让学生天马行空的乱讲,或者讲到后面偏离整个case所预设的主题,这个时候,你要适当的把他们拉回来。所以,老师还是要把控整个全局。

  1. 适度引导

  怎么样能够做到适度的引导,首先老师自己对知识要非常熟悉,才知道学生讨论什么,应该重点掌握什么,而不是让他们自由的发展。有时候学生虽然走了一些弯路,最终能够达到自己要学习的目的。

  1. 灵活开放

  PBL的教学课程也是相对比较灵活开放宽松的环境,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去查阅资料为主,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时间条件允许的话,学生不局限于他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学生会有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你自己根本没有听说过,毕竟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是有限的,学生会冒出很多新的idea出来,他们站在他们90后的立场来思考一些问题,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收获很多,也是鼓励去发现探索新的问题,当中可以参加进去一起讨论,对自己也是教学相长非常好的机会。

  有的时候我们讲临床case的时候,会有角色扮演类,有一波学生扮演医护人群,另外一波学生扮演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他们对于一些尖锐的医疗问题,或者是一些分歧的地方,或者是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社会化的问题,让他们展开一些讨论,像角色扮演一样,那样的效果会非常好,学生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理解,我们实际老百姓会面临很实际的问题,再结合他们所学到和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话,这个知识更加融会贯通,更接地气,学生学的更好。

第三部分:PBL的组织、运行与评鉴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PBL的实践

  早在1986年的时候,交大医学院在国内率先引进了PBL小班试点,到2002年率先在七年制教改当中开展整合式的课程,到2008年的时候,率先在八年之中开展了PBL课程,而到了2012年的时候,PBL课程在学院所有的专业中开始普及。

  在教学资源方面,有专门的PBL教室14间,里面有专门的图书馆资源和资料库,14间教室全部配备投影仪及手提电脑,可供14个小组同时开展PBL讨论课;政策方面,PBL列入教学工作考核,与老师升职称是直接挂钩的,比如升教授、副教授,是教学考核的一个标准;师资方面,每年都会在医学院进行PBL教师培训,同时也会送优秀的教师赴境外,港澳台、澳大利亚参加PBL培训;每年会进行一个案例大赛,到目前为止我们案例超过三百个,去年征集到案例167个。

  在课程建设方面,PBL课也是贯穿在普通的理论课当中,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各个专业,无论是八年制还是五年制,无论是基础的器官系统课程,还是临床的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儿科课程当中,都把PBL贯穿在课程之内,可能每个课程会插入两到三个案例,所占的课程数比较少,通常是10—20%的比例。所以我们还是比较注重理论课的教学,PBL目前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 PBL的评价

  准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评价的真正作用应当是对学习的促进,不能使用传统的方法评价PBL的教学。因此PBL课程是没有考试的,都是用一些评价。评价不能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团队精神、学习态度和个人特质能力的考核,同时评价包括不同的维度,包括学生的自评,学生的互评,机制图的评分,老师对学生的评分,学生对老师的评分,对案例的评分等。

  PBL学习案例成绩总分是100分,老师的评分是50分,学生互评是25分,学生自评是5分,机制图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的,这个机制图要交给撰写案例老师评审,满分20分,然后会得出本次PBL学习案例总分,满分100分。因为PBL只占理论课成绩的10—20%,这个分数也会按相应的比例记入到期末成绩。

  除了评分以外,还有评教项目,学生也会对指导老师打分数,同时学生也要对教案打一个分数,方便教案将来的修改,老师也要对教案打个分数。

  • PBL的质量监控

  对PBL的质量监控主要反映两个方面,第一个对PBL案例质量监控,第二个对PBL老师是否称职的监控。一个优秀的案例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病史部分是否清楚易懂、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是否兼顾基础与临床的学习知识点、提供的资料是否准确。

  对一个案例的使用质量监督分成课前课后,首先在这个课前,我们会组织专家对案例的质量进行审核,再督促撰写案例的老师进行修改,在案例使用完毕以后,会把前面学生和教师对案例的评分再反馈给老师,让他对案例再次做出修改。一个案例最多用两届,因为避免学生对这个案例内容熟知,两届使用完后把这个案例替换掉。

  关于PBL的教学质量监控,首先每年暑假会举办一个PBL的教师培训,规模大概在60—70人左右,除了我们基础医学院的老师,各个临床医生也会过来参加培训,培训完毕以后,我们会进行考察,然后发PBL的教师证,只有持有这个教师证才能上PBL的课。上课前还会把PBL教师手册发到老师的手里,同时每次上课前会进行集体的备课。在上课的同时,教学督导或者听课进行评教,学生也会对老师进行评教,优秀的老师我们会进行评选,评出优秀教师,让他给其他教师做示范。

  • PBL的导师职责

  在这个课程中,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他主要的作用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学生才是学识的主体,是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老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教师培训阶段,他是策划者和学习者;在学生讨论前是组织者;在学生讨论时是旁听者、记录者、鼓励者、引导者;在学生总结阶段他是总结者和点评者;在学生查资料时,扮演着学科专家,资料引导者、任务咨询者和任务监督者的角色。所以老师绝非是一个简单的教导者和引导者,而是一个评判的专家。

  我们需要老师具备以下几方面,首先要了解PBL的原理和实物,同时了解组内的互动方式,同时要知道如何评估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进展。熟悉各种引导组织的技巧,具备课程设计的能力。小组老师标准行为有:具备真诚与可信赖的特质,开发及维持一个真诚、互信与直接的互动方式,尊重小组成员及其做出的贡献,发扬小组成员的优点,尽量少用批判式的,采用发动式鼓动式的教学方法。在大多数的学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只不过是一个引导者,他坐在旁边听比说时间说的多,只不过在学生偏离内容的时候,把他拉回来。

  老师必备的技巧有表达技巧、引导小组技巧、激励与反馈技巧、有效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技巧。在整个课程学习完毕中,我们对PBL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评估的效果可能包括以下几个,首先对小组功能性的评估,如何提升小组的讨论气氛以及效果;学生对自我评估,提升自我的表达沟通学习态度和能力;对小组同学的评估,帮助同学改进缺点,以及学习同学的优点;对老师进行评估,提供小班导师以及代教改进的参考,同时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估,提供学生具体的建议及发挥优势,改正缺点。

  • 在上海的基础教育中也有用到问题式教学的

  我们上海问题式教学法也有,上海滩比较有名的是宝山区的基础教育,宝山区有一个老师是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他在整个宝山区推行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里一般在三、四年级开始,一直可以到中学,他通常的办法是事先把一个问题,事先把上课的内容印在纸上,发给每个同学,要求每个同学回去提问,他用自己的手机到晚上七点之前把问题收集完,晚上自己整理,整理一张单子,在明天上午学生到教室以后,这个班级里每人一份,他整理出来的问题。上课大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老师完全是组织者,他没有什么结论,老师组织让同学讨论。给我最大的感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听了四年级一堂语文课,小孩争先恐后,最后五分钟老师点,这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写几个字,几个句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