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的教学是什么样的》观点集锦
生命科学实验探索课程是一门实验课,它和我们学校的实验课是不同的。这个课程班级规模的上限是30人。我在里面选了24个人的班级,这24个人又分成4组,每组6个人,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方向,同学选一个参加就可以了。他们课程网站有一个课程的实时的信息发布,还有一些教员的介绍及课程的相关内容。
这个课程的总体负责人叫艾伦,他负责协调各组的进度,组织每周一下午全部学生的聚集教学与讨论,其他还有四位老师分别负责4个小组的项目(他们是来自不同的科研项目组的老板或骨干),而真正指导陪学生实验的是博士教辅(TA),他们是4个科研项目组的博士生,一学期对指导的每个项目课程支付给教辅劳务费10000美金,每个小组可以一个教辅,也可以两个或多个教辅共同承担任务分享劳务费用。
教辅(TA)高度负责,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教辅约好时间开展实验项目,一个小组的学生如果时间实在凑不到一起还可以分开来,只要学生预约,教辅尽量满足时间。教辅很有耐心,手把手的教,学生不懂就问,只要剩一个学生还想做,他就陪着。教辅给学生把方法教会了,其它时间学生用自己的学生卡可以随时来实验室,打开门开展实验。但多数时间学生来,教辅也都会来的
这门课给我的思考是,它不计教学成本的教学强大的投入,师资的投入,师生比,一个老师加一个教辅,对应六个学生,还不算艾伦这个总体课程负责人,这是第一个感受。另外一个是TA精力的投入和学生精力的投入都非常大。科研和教学的相互转化这给我印象很深, 负责4个项目的四位小组指导老师分别来自不同的科研项目组的老板或骨干,而真正指导陪学生实验的也是对应科研组的是博士教辅。每学期都有这个课程,但实验项目每学期都不同,项目内容来自于科研,很好的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在美国,它是一门通史课程,是大生物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特别对将来准备学医学专业的学生是一定要学的。
具体讲一下这门课教学人员的配备,400个人的学生,课堂很大,教室条件也比较好,空调、地毯都有,学生也很自由,没地方坐,就躺在地上。老师讲课很生动,他用了很多形象的手段来讲,比如讲点染色体怎么分,配对,他用糖块来做比喻,在投影下做。讲完以后把糖撒开了,让同学吃,很自由。讲关于转基因的时候,老师把它的实验材料----转基因的老鼠放在投影下,关了灯之后,大家一块看,挺震撼的。还有一些歌曲,和生物相关的歌曲都在课堂上去放。学生课堂上用click选答案,click反映了投票的人数390多人,接近400人。根据click的显示,老师即时可以做出反应,总之老师用各种生动的手段来提高教学。他们教室是没有桌子的,所以学生也不带笔和本,每个人带台电脑,上课的时候,电脑放在腿上,或者放在周围旁边的小板上,学生记笔记全都在电脑上。网络是非常畅通,他们可以随时点开课表,连到这门课程,然后进入网站,就能随时看到课上的没看清的课件。
400学生的课堂人,主讲老师是4个人,一周上两次课,星期二和星期四下午的一点到两点半,时间是一个半小时。但是据我观察,他们上不满一个半小时,因为允许学生迟到十五分钟,一般是一点十五开始讲,都是在两点半之前就结束了。四个主讲老师都是大牌教授,他们对讲的领域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这四个老师都是站在自己的领域上去讲给学生最深的一些体悟、体会,还有一些知识内容。主讲老师不是讲完课就走了,他每个礼拜留出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做office hour,同学可以现场找他。尽管大家很忙,但是都会留出时间。
四个教授主要负责讲课本身的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的材料,还有人员的组织,是有两个责任教师(preceptor)负责,他们的工作更加繁重,这两个老师这学期所有精力、时间就是为这门课的教学服务。他的工作时间要么在他的办公室,要么在课堂上围绕教学服务,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找他们,这两个老师还要去主持,每周五下午一点到两点、四点到五点半,两场讨论,在这两个时间段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讨论交流。
更大的团队在这里,同步的辅导老师即Teacher Fellow,Teacher Fellow相当于比教辅还高一级的教学辅助人员,他们都是博士,多数是博士后,也来源于各个科研梯队。这400个学生有30个Teacher Fellow,他们把这400个人分成了25个班,每个班是16个人,Teacher Fellow和学生互选,最终每个人一般分到16个学生。Teacher Fellow设定了一个礼拜的七个时间点,他和这16个学生约好,时间点,学生要拿出三个小时来和他在一起,要么给学生辅导习题,要么带同学做实验,或是带同学讨论一些在课堂上的问题。在他们的生物学实验室在,为每个小班提供这样一个空间,每个空间上有四个桌子,一个桌子坐4个同学,总共16个同学,他们和Teacher Fellow一起讨论问题。学生的作业,都交到每个Teacher Fellow的信箱。这门课同时还有8个TA,我没有看到TA做什么事情,唯一看到他们在大课的时候,有学生要发言就递个话筒,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服务等等。
印象最深的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团队,四个教授每个人负责不同的教学部分,但是每次上课四个老师都到场,一个老师讲,其他三个老师都在的,而且不仅是四个教授到场,30个Teacher Fellow也到场,8个TA递话筒的肯定要到场。在这个课程的最后的答疑阶段,不是这四个教授坐在前面,而是生物系的所有大牌教授坐在前面,回答学生问题。
我们看看考核,四个老师,每个老师上大概10次课,大概是两三礼拜的课,每个老师上完课都有一次考试,前面三次考试占45%成绩,最后一个老师考试加上最后的结业考试,占30%成绩;这个GDP是一个遗传病的小项目,占10%的成绩;回答问题占7%的成绩;实验报占7%的成绩,这些成绩几乎都是Teacher Fellow来操作,批卷子、批作业。课堂点名签到,用click来代替,只占1%的成绩,所以同学似乎来不来上课,对成绩的影响并不是太大。
这门课给我的思考,强大的教学队伍,课程教学大量的资源投入,每周两次(周二和周四)的上课,大概1.5小时,Teacher Fellow带他们三个小时,也是必须的,三个小时的辅导,大家一块讨论,探讨问题。还有一个是星期五,两个preceptor带着学生进行了问题的集中讨论。下面还有Help Sessions即同步的协助教学,每16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像课代表一样,这个学生学习比较好的,由他带领大家进行学习,时间是星期天和星期四的晚上七点到九点。如果你还觉得自己基础比较差,或者什么东西没弄明白,还想再弄懂的话,你要付费的,相当于同步辅导,超过10小时,14美金一个小时,不超过10小时是七美金一个小时,所以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
《细胞生物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专业课,课堂规模是三十人左右。上课的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教授,他负责哈佛大学的生物学教学,但我发现他讲课的次数并不多,真正讲课的是一个年轻人,大概有70—80%课是他讲的,年轻老师讲课的时候,这位大教授几乎每堂课都在现场,他随时会给年轻教师一些指导,这也体现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在上课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会马上把他叫过来和他交流。下课主讲教师走后,四个Teacher fellow在讨论下一步怎么办、发卷子、组织、讨论等。我更加有感触的是他们的课程网站,课程网站好像没有那么花哨,但是内容确实非常饱满,有通知、大纲,lecture的材料、PPT。每次上课之前,包括大课、小课,都会把学习材料上传在网上,学生下载下来做预习。在课后及时将上课的全程录像放到网上,为了给那些没有时间来上课的学生看这个录像,学生可以边看录像边学PPT,很清楚。网站上直接链接到nature、science、纽约时代科学等。关于课程的相关学习材料,以至于哈佛大学的馆藏资源,这个课调研组的老师几乎把课程资源都帮同学梳理好了,同学不用海量去找,就能得到这些相关的资源。
这门课给我的思考,首先是投入的师资,师资有课程负责老师,主讲教师,还有Teacher Fellow。课程负责教授,他没有直接讲,而是把机会留给年轻的主讲老师,Teacher Fellow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组织同学小班的讨论,30多个学生,我至少看到四个Teacher Fellow,可能一个人又分到10个学生左右。第二是课程网站,课程网站上关于课程的信息、课前的资料、课堂的录像、课件以及相关的阅读都放到网站上,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很方便的。
国内缺少信任,老师不相信学生,学生不相信老师,学校也不相信老师,老师也不相信学校。信任环节的缺失,导致学校把评教系统、评价系统做得越来越多,越搞越搞大。国外没有,像MIT,聘请一个教师,一天上两门课,学校一年付他28万美金,学校也不会派人盯着你。国外的教授聘任有一个很严格的考核程序,在MIT做教师,有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权威的考核机制,来考核你是不是有资格做教授。老师一旦进了教室,就没人管了,包括你的教学,你的研究,完全是自由的,学校也不会不相信你,也没有任何评教系统,但是老师会非常认真,非常专业,非常敬业的去教,大家都是靠自觉去做事,这是自治,而我们国内现在还是靠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