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午餐会《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观点集锦

 

  •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为学生量身打造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上,我会参考哈佛、耶鲁、伯克利、斯坦福、哥大、密西根等名校的课程大纲,但不会盲目地崇拜,我会加一些适合中国学生的东西,根据中国的学生特点来安排主讲内容和阅读材料,我的阅读材料不是一本书,不是一个教材,主要是一个阅读包。

  • 让学生提前阅读,提交批判性阅读报告。

       阅读这个很重要,我不喜欢一本教材打天下,至少对我们人文社科来说,教材是很容易束缚思维的,所以说如果用一本教材,很容易设定一个边界,让学生知道的很少。真正的一个主题下面会有不同的材料,觉得合适的都可以拿过来,包括中英文、书前言介绍,论文,或者有一些中央领导讲话,觉得合适的,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阅读量可以是很大的,而且阅读是很重要的。我教的本科生每周可能会三十页英文,如果是国内硕士就是一百页英文,量很大,阅读起来比较慢。上课之前我让学生提交批判性评论,而且不是发给我一个人,是发给所有的同学,这样全班同学上课之前都看过,大家都知道谁有什么理论,然后一上课同学就开始讨论了,所以说我上课很少给学生灌输知识。

  • 讨论课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我现在一半时间都是讨论课,甚至一半以上,很多的做法就是设立PK组,把全班分成八个组,一组和二组之间进行PK,一组陈述的时候二组来辩论,二组陈述的时候一组来辩论。我觉得这是一种竞争,竞争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动力,有竞争才会有动力。然后小组作业,就是每个小组陈述的时候我会指定一些麻烦制造者,一定要讲话,而且只说坏话,不说好话,只说批评他的东西,只提问,只为难他,不恭维他。然后我自己本人也会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追源,一些概念的理解,包括一些读的很细节的地方,我会一直追问他,我会问的他大汗淋漓的,这是一种办法。另外就是头脑风暴,有时候我会就一个问题,大家可以随便来畅所欲言,想说什么都行,越稀奇越好。还有一种办法是针对性格内向的人,在讨论课上他很尴尬,他不想说话,但是他知道,他上课一说话就会脸红,所以我会鼓励他课后发邮件表达自己的意见。

  • 对一份研究计划进行反复的批判、讨论,然后再反复修改,以此来磨出好的研究。

      我强调边做边学,尤其是方法,因为我教的社会科学与方法,其实这个课主要就是教学生怎么提问,怎么建构理论。单独教是很难的,我就让每个小组做一个论题,讨论课上会让那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讲,讲完了之后下面还剩一个组或者是我,给他提意见,提完之后隔一个礼拜讨论,讨论的之前你要把修改版本,根据同学们和我的意见的修改版本再提交给我,再一次陈述,再一次讨论,如果再有意见再改,一直到学期结束,就是16个礼拜,至少要讨论八次,每次都要改,至少要改八次,这还不是论文,这是研究计划。我觉得这样才能让他知道要做一个应用是很难的。

  • 课后给学生群发学习资料和答疑,帮助学生理解课上内容并开拓视野。

       我还有一个做法就是安排答疑,尤其是国际硕士班的,他们对中国不了解,我会经常将碰到的一些好的东西跟他们分享。我一般上课一个小时之前会去教室休息室或者别的地方,让学生来找我,帮他们解答一些问题。

  • 考核鼓励“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强烈抵制死记硬背。

      关于考核,我鼓励自圆其说,因为像我们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没有什么真理。所以首先要理论创新,要有创新型思维,要标新立异,想的越稀奇越好,但是不能天马行空,要能自圆其说才行。我最讨厌死记硬背,所以我会把考核分放在平时,平时有时候占一半,至少30%,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时候的发言,我都会有纪录。课堂发言我会特别注意一些异类的话,涉及到的问题都是有一些异类的问题,这样的话就会对自己原先的思维形成一种冲击。期末论文,我基本上很少考试,或者不考试,都是交论文,你只要写给我。鼓励学生多参考合理的文献,但是如果被发现抄袭的话就是零。

  • 批判性思维要从小培养。

       今天我们坐在大学的课堂里讲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其实这是从幼儿园或者从这个孩子出生开始就应当培养的,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抹煞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渠道,比方说在小学,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说你如果有问题你要举手发言,然后到初中的时候可能不会做了,然后越往上,高中生的时候,更不会做了,往往我们大的环境会不太喜欢一个学生突出的表现自己,觉得你好象很另类,很标新立异,这个时候就会把这个学生他的创造力,他的批判性思维给完全的抹煞掉。

  • 生理角度和理论学习的角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过程来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理的角度上,是一个人大脑神经的发展,当他提出问题被周边的环境抹煞掉以后,他的这个神经的通道慢慢的就给关闭了,就没有了,或者说这个神经可能已经变成麻木状态,回到没有被激发的状态。这个时候到大学了我们是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把这个神经给激活,这是一个是理论上的角度,所以目前这两个都需要结合一下,然后才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对于像外语这样的一些技能性的课程,让学生多了解外语国家的背景文化,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外语这样的课,它是一门技能课,所以老师的定位就是怎样让学生掌握这个技能,但是其实可以这样思维,比方说在做阅读材料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外国的一些作者是用怎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来写这篇文章的。比如我们看美剧,看中国剧,会明显地发现,美剧的思维方式跟中国的完全不同,再看英剧,英剧的思维方式跟美剧的思维方式又不一样,如果说我们单纯从技能角度上来说可能只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这个技术,它是一门工具,但是要让学生去了解外国人,或者西方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他可能就会去产生一些思维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