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
人的发展有无限潜力,大学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怎么提高能力,发掘智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打开自己的潜力,在生活找到更多的智慧,让生命更加有意义。很多学生,他的自学能力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走上社会的时候,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更不知道学习对他未来的生活、工作、理想,有什么意义。所以自学对大学生更有深刻的意义,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同学能不能真正的形成强大有效的自学能力,是考验我们办学是否成功的关键。
对于学生来说,有时是自己已经理解的东西,再听老师讲一边,这是浪费时间;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反复听老师讲还是听不懂,那只有自己找资料,查文献,把这个问题搞懂。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的传统教育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此自学才是最有效的。自学要建立一个环境,而且要面向实际问题。
自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学,比如看一看信息,强化一个信息或者是掌握一些数据,还有看看书,查查资料。但是看一个大学生是否有自学能力,是和教学连在一起的,它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不仅仅是看书的问题,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的问题,而是在没有老师,没有人指导下,要学会走进自己的自学模式,要认识这个问题,怎么认识要有一定的方法,要去分析,就是一个研究过程。
自学是和年龄段是有关系的,我在小学中学的时候,我不大会自学,到大学,仍然不是那么会自学,但是我读研究生,在英国读博士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到图书馆,每个星期都要去换一批书,有些书读起来,要查文献,而且我会找到和我有同样兴趣的同学和老师,我跟他们去讨论,受益很多,所以自学的目的如果是很明确的,比如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样效率就会很高。后来我研究生毕业了,做了大学老师,我很会自学,但是想象一下,大学的时候,我不大会自学,因为那时候没有一个研究的题目给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我们的教学理念有一个重要的变化,以前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方式,而现在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学应该设计一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要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而不是一个学生一学期要上十几门课程,每天从早上到晚,课程安排的非常满,结果学生就没有自学的时间和条件。国外大部分学校,一学期只有四门课程,它的课程设计的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的,让学生的有自学能力得到很大发挥。
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课堂上通过听老师讲课来学习。另一种就是课外的学习,关于课外学习我用了几种方法:第一种就是让学生以教的心态去学,如果自己学会这个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别人,他就会很重视,而且学的也更快,学的会更好;第二个是比较的方法,要跟旧的知识联系起来,我们学新的知识,跟传统的去比较,在比较中找到它们的差别,找到它们的特点,这样能更好的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同时也复习了传统的知识;第三个方法是分组学习,分两个或三个人一个小组,因为他们的特长不同,有的擅长统计学、有的擅长计算机,有的擅长英语,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问题,共同去找到这些学习的内容,或者学习的方法,可以取长补短。
批判性学习,作为自学是最重要的,学生认为书上说的都是对的,书上的就是最好的。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书一般是有一个出版周期的,写书的时候一般需要参考文献,文献的发表有一个周期,所以当我们看到教科书上的东西时已经是很老套的了,这些老的知识可以不用讲,现在的知识更新的比较快,所以我们要努力进行批判的学习,要找到他的毛病,就要去自学一些新的知识来支持你的观点,在找出症结的过程中,他就会接收到很多东西,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自学有三个步骤: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结论。教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准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可能老师跟学生会有不同的分工,作为一个老师需要明确,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来的,这可能在不同科目中有不同的设计。对于有些问题可以网上看资料、收集资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向别的同学提问,或者是向老师提问,因为有的时候,找到一个有经验的人,可能就会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我们学生在寻找问题的时候,大多数的习惯都是百度一下,百度专业方面的词汇我去查了一下,它是非常通俗的解释,有些时候是不严谨的。现在的这种媒体时代,确实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但是很多学生,包括很多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对这个东西的依赖性太强,从而可能在独力思考,培养自学能力,深入研究问题方面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