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我们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如果教育把兴趣抹杀了,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所以在这点上我们如何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一点不过分。我们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几大方面,这有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因素,还有社会环境,以及课程设计,教学机制。作为老师来说,他怎么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是我们今天最需要探讨的。
老师怎么激发学生的兴趣,他自己本身要对这门学科要有兴趣,他要把这门课程讲得非常生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根据教育的原理,要把你学习的东西,理论的知识,能够跟实际生活以及以后未来的应用要密切的结合起来,要举出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去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去学习。如果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了深入的研究,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更多的认识,知道它里面很多有趣的案例,他会渐渐的把短暂的兴趣变成一种直接的兴趣,可能成为一种终身的兴趣,会抵御社会上这种境遇对他所带来的干扰。
一个美国的老师怎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非常有利的是鼓励,永远是鼓励鼓励,怎么鼓励,一个学生提问题,总是说good question,然后再给他提其他的建议,在这方面你可以继续探讨,这样可以发挥他很大的潜力。美国的老师一方面是鼓励,另一方面为学生在培养兴趣的时候,扫清各种各样的学术上的障碍。让他们感到这种成功的愉悦,能够让这种兴趣不断的让他朝着他成功的目标去发展。
大学生,尤其本科生,大家不一定是要知道自己学什么,但是到研究生的时候,有的专业可以把他们的兴趣培养出来,因为研究生已经进入这个领域,他更清楚他这个方向要做什么。本科生就是一个通识教育,就是扩散自己的兴趣,每个人适合的方向不一样,也许我们更强调这种基础的,大家每个方向都了解一下。在研究生期间我们的兴趣更关键,如果研究生还没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对他整个人生可能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兴趣包括两种,一种是目的兴趣,一种是爱好兴趣。中国现在的很多教育,都是有一点目标兴趣为导向的,特别以就业为目的更明显。今天的专业兴趣,更多的是挖掘学生的一种爱好兴趣,就是自己本身对这个专业的一种真正的爱好和自发的专业精神。专业兴趣怎么培养,兴趣首先要有一种喜爱,喜欢的成分在里面。从心理学来讲,一个人会去喜欢一个东西,实际上有一种背景,他觉得这个东西,是能够去驾驭的,能够控制的,或者他有信心和兴趣去驾驭和控制的,怎样才有兴趣和信心去驾驭这个东西呢,如果一个人,对这个东西有兴趣,但不想去努力,不去深入去了解这些知识,这样谈兴趣是一句空话。学习了很多东西以后,他有这个信心去进一步去做很多事情,然后他才有进一步发展兴趣。
爱好兴趣和目标兴趣如果能结合到一起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太可能去实现的,所以我的理解是,第一个兴趣是可以培养的,第二个兴趣是要接受市场选择的,就像我们在座的老师,你的职业一定是你的第一兴趣吗,实际上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兴趣也是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所以说,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里面,心理层次上的一个需要,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很长时间内要超越他对生活或者其他方面的需要。
我建议改成登记制,而不是百分制,就是A、B、C、D这样的。就是当你判定一个人是C或者是D的时候对他的自尊心,对他的兴趣,对他的整个人,甚至这一生都是重大的打击。所以我们还是要把这个不及格率降下来,可以参考一下失业率,失业率超过10%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已经很动荡了,不及格率已经是10%,我们数学系经常是40%。这就与为什么到了大四,那么少的人依然爱数学,这与你不停的给他打击,“你是一个不适合学数学的人,你没有这个IQ,你最好赶紧转行吧”,所以对我们数学系的人是一个精神上的很大的摧残。我认为还是多鼓励机制,A、B、C、D,就是多鼓励一些,要用等级制来更换百分制,而且数学期望就在B里面,而不是在C里面,C就已经是60分左右的那种及格线,D就是极个别人。
老师上课要有积极性,要有感染力。根叔,他就是一个很有感染力的,校长也是老师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他的讲话就很有感染力。他有人格魅力,有感染力,对你的专业充满了互爱,你在课堂上,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attractive,否则你讲得枯燥无味,那么你就retire,最后学生都离你远去,没有吸引力的老师,你用什么来吸引学生呢。你的人格魅力,你的激情,你对你专业的互爱,当然还有你的成就,你各个方面都会有这样的,这个在教育学上也提出来过的,老师的感染力,激情,亲和力,这些从来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作为衡量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
学生观点:
我本科刚入学的时候,当时给我分配的专业是叫工业设计,但是我非常喜欢机械这块,一心想要转机械工程专业,转专业有一个要求,要求在原专业的成绩在前15%,我那个专业总共有25个人,前15%,也就是前三名。但是在工业设计这个专业,他的课程有三分之一是美术的课程,而我之前没有任何美术功底,占了三分之一的学分的成绩是计算在总分里面的,所以对我来说如果我想要转到机械工程专业,我必须要把我不擅长的三分之一的课程也要拿到很好的分数,不然我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我就很庆幸的是当时我接触到了一个刚好负责这块教学的老师,他也很年轻,在美术这方面的教育上,他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不同的点,他能够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和他对这个专业了解的程度,针对我们这种零基础的学生,能够以一种朋友的方式相处,然后也能够设身处地的从我们这种零基础的想法来思考,而针对班里面一些主动选择这个专业,或者是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的学生,他们可能会进行另外的一些教学方式。所以我认为在这种不断的和老师交流互动之中,自己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所以我最终能够选择我现在的专业,我觉得是非常得益于他的这样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