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语课我上了两次,我第一次上全英语,一上来就是英语,而且讲的特别慢,我对自己的口音比较自信,应该不会有口音的问题。但是可能是因为有专业的东西,结果效果也不太好。第二次上全英语课程,学生比较认真,课后我做了一个调查,关于课程和PPT方面学生有什么意见。结果我发现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一半的学生说,既然是全英语,老师就少点汉语,少部分学生说,老师英语说太多了,应该有点汉语。从学生需求来说,是不一致的,即使学生很不错,很认真,英语程度方面不是很一致,导致上课的效果就不一样。
我当时上课,讲的和听的都要经过二次处理,信息沟通的有效性不高。就我自己个人的一些经验来说,可以先把比较难的术语,列在黑板上,我下一次再教的时候,让学生先预习一下这些术语的含义,这样在上课的时候,理解的更好一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是有区别的,比如大一的学生刚来的,他不是太适应全英文的教学,课后问问题,用中文来问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即使学生用中文,我们也用英文,大概过了N次以后,他们就习惯了,就用英语交流。到了高年级学生,问题就不大了。
虽然我们学院是用全英文教学,专业的词汇都是用英语,但是有些词汇,用全英文教学,不知道中文该怎么说,我有时候也会特意的查一下中文该怎么说,还会告诉学生,这样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比较有好处。
有留学生在的时候,说一两个词中文的时候,他还接受了,说一两句中文,他也能忍受,但是你说一段中文,就不礼貌了,如果是我,我就站起来出去了。如果定义的是全英文,规矩打下来了,我们应该遵守这个规则,否则本来是全英文课程,留学生来的你再说中文,他没法上课,不管为了礼貌还是尊重,也应该说英文。如果你说的不是很好,慢一点解释,但都没有关系,甚至你把这个词写下来,但是一定要全英文。
不管是教学上的目的,还有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以前我们都是老师的教学为主,现在把课堂给学生,或者叫以学生为主导的。我组织过一次课堂讨论,事先发了很多材料给他们,都是英文的,让他们上来讲,我没有指望全讲英文,用中文讲也可以,但是有2/3的人是用英文讲的,讲的很好。
全英语教学对老师对学生,都是有很高的要求,不是说想去开展全英语教学就可以开的。首先学生的英语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上这个课,第二个就是对老师也有很高的要求。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素质都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两个因素,否则全英语教学的概念就站不住脚了。
英语的全英文教学重要性是肯定的,第一个是国际交流,第二个他们到外企工作,外企的环境基本上是英语,第三是英文的文献,包括看的文献和发表论文都是要英语。如果在博士生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英语的话,对博士生的培养,肯定是欠缺的。第二,比较大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来自上海的学生英语就很好,但是来自西部的学生,英语就很差,如果你把这些学生都摆在一个班里上课,效果可能就很差。像我们博士生本来就不多没法分班,对其他的学院本科生是不是可以根据英语程度来分班,比好的学生全英文上课,英文差的学生就用双语课。
从英语教学的效果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互动,如果你光在上面讲英文,你不知道下面能不能听的懂,一定要通过提问,到黑板上做作业,这种形式,看看到底听没听懂。即使有外国留学生,我认为上全英文的课程,中文专业的名词还是写在黑板上,或者用中文说出来,这对学生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全部是英文,一点中文不说的话,应该效果是不好的。。
没有一个留学生的班级是否要开英文的课程,本身我们讲课的内容都要大幅度缩减,有些内容和教学大纲搭不上了,有些内容少掉了,而这些内容是学生本身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另外,通过全英文这样的讲述,有多少学生能够听懂,又能听懂百分之多少,这样一来又漏掉了一些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上汉语的课程比上全英文的课程,损失掉和得到的怎么衡量。
外国留学生如果是具有国际化背景,而且他很专业,相对来说,把他们组成一个群体,比如从美国来的学生,把他作为一个队长,他来带领班上的中国学生,下面大家互相讨论。中国的学生可以跟他一起,无论是生活还是在教学,各方面,中国学生的英语肯定有所提高。我们知道英语是沟通的,不讲是不行的,就像母语一样,讲的多了,听说读写,就没什么问题了。
我是从2009年开始开全英文的课程,到现在讲了5年,每年开一次,是研究生的三个学分的学位课,每年上课人数最少90个人,最高150个人,在研究生里面是少见的大课了。我们有的老师已经参与全英文教学,有的老师对这非常感兴趣,我是属于开始比较早的,所以对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其实我们电院的国际化走的非常好,我们每年老早开始,包括机动学院也是,派出很多大学生到国外大学去,我们都是签了学生互换协议的,互换协议通常都会写,交大每年派10个出去,国外大学每年也会派10个。我们每年派到国外去的10个都没问题,但是可能那些协议到现在为止,国外的一个学生都没有到交大来,原因是什么,他们没有课给你上。 我个人理解,这是学校现在开设全英文课程的主要原因。
各位老师可能不知道,学校做大量的工作,我们现在所开设的全英文课程,怎么一门一门的做认证,已经通过认证的全英文课程,现在已经全部都告诉跟交大有关的国外的高校,包括下学期的课程,现在都在向对外宣传。因为我们为了给交大的学生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你必须要提供给外国学生走进来的机会。所以我们有一些学生交换协议,包括电院的学生在内的,以往我们派出去的,现在对方直接提出,我们这么多年来,一个学生没有派过来,所以我们要求终止,你们学生也不要派过来了。因为现在我们学校办学方针里面有三个字就是国际化,我们各位老师已经开设全英文课程,现在全部都在宣传,上一周,研究生这边的工作也是对外招生宣传,我们国际合作交流处,以及各个学院的负责外事活动的老师,还有全英文的课程,全部都作为我们的资源去吸引外国留学生。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去听一门全英文的课,效果肯定不如听全中文的课。因为我们学生的英文水平真是参差不齐,本科生研究生都是一样的。但是,有的老师做法不同,就像我知道物理系的袁老师,他在学生选课之前给学生考英语的,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才有资格上这门英文课,否则有的学生英文水平差到一定地步,他来上这门课,确实听不懂,学生很累,老师教学水平也没有达到,对于老师来说,真的是非常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