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2日
文科和理工科有三种关系,一种是水与油的关系,不相容的,不相关的;一种是水与火的关系,互相敌视的,有人认为人文都是空想的,只有科学,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种是水与乳的关系,就是水乳交融的关系。
我觉得音乐教育对理工的学生影响很大。有些工科搞计算机的工科学生,他们在做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时候,有些涉及到的音响、音乐制作软件的,如果他没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不懂得大调、小调等等,那他就做不出好的论文。
钱学森吹小号,也写了很多有关音乐的文章,但他照样在科学上有所作为。因为他在搞科学的时候,有时候累了,也可以转移方向。找音乐的感受、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要培养,对课题上作用是很大的。
我曾经在日本待过,日本一般的家庭的孩子都要学音乐教育,学钢琴,所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钢琴教室,到处都有,像商场一样,小孩4、5岁就要去那里学两三年钢琴,培养他这种对音乐、对事物的想象力、耐力,这种耐力应用到科学技术发展里面,对科技发展作用很大。
我是一直搞理工科的,我觉得搞理工科的人想问题,要有充分的条件,我们讲的便利条件就是初始条件,所以很多事情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制约。但是我觉得刚才李老师讲的那些东西也是一些皮毛的东西和理工科的科学连起来,假如光是这个的话,我觉得没有具体的目标,我们想办法,就是学了人文科学以后,能不能深层次的,影响到你对理工科的分析、判断。
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是水乳的关系,人文科学是比较感性的,理工科是比较理性的。两者给我感觉是,理工科学生,融合文科的一些知识,这门课学的往往很带劲。理工科是螺丝,人文学科就是润滑剂。
我一直是比较支持理工科的学生多上一些人文的课程,就今天这个命题来说,是一个肯定的答案,也就是说,人文课程对理工科学生是有积极影响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积极的影响它不是一个直接的作用,它是一种间接的作用,就是说通过人文课程这种学习,主要是从对世界的认知,对他自身情商和自身这种情绪的调节上,作用更大一些。因为理工科的学生,他长期是在结构、数字这样认知的过程当中,你忽然认识到另外一个人文的课程,就相当于一种调节,它能够意识到这个世界除了结构,除了数字以外,它还有另外一种存在,就是一种世界观的形成,有一种新的认识。
刚刚这位老师讲到的是认知,因为我之前正好做这一块。我文科学习了一段,理科学习了一段。人类社会因为接触到一些比较有争论性的问题,比如说中国计划生育,当时怎么判断这个东西是好还是不好,人文社科会处于一些问题多面性的考虑,但是理工科的学生,在讲到开放性的问题时,他的思路就没有一种多方面的,其实不一定是正确或者错误,就是说这种思路上面的开拓性会稍微缺乏了一点。理工科的学生可以多上一点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的课程,人文课程可能对理工科学生在一些开放的空间和开放性的思考方面,起一些作用。
以前网站有一个对比的一个漫画,我觉得那个非常的形象,就是理工科和文科的认识,有不同学科出身的人他在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方式、方法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用一个点来表示,比如说你要做什么事情,理工科的人,他会找最直接的,就是两条点之间连一条线,直接连过去,这个就是他最直接的办法,那文科的人,就是很多个点,从一点经过无数个点然后最后达到同样一个点,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中间的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就是他的这种思维的方式其实是不一样的。理工科直接讲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的方法是什么,我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那么文科可能就好像经常读一些文章,在讲一个东西,讲讲他就漫天地发散,找不着它的那个点在哪个地方,就是有这种感觉,就是读散文和读科技文献的那种感觉。
在我们的学科当中,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叫价值理性,一个叫工具理性,刚才我们讲到的人文学科更多的是讨论价值问题,你的人生的目标意义到底在什么,你判断这个东西是不是符合道德,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一般的理工科的判断主要是功利性,要事情做得更有效,更快。所以从这点讲,价值理性是一个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体系,是最核心的知识。
那么我们今天的人文课程对工科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如果从工具的角度讲很生硬的,但是从人的角度讲应该是全面发展。我们人类所有的知识都应该最充分去了解它。然后你能从变换中走向自我。所以我们的教育也好,我们的老师也好,应该有这样的概念,把各种各样的知识充分的结合起来,让人的各种需要在不断上升,更进一步地去拓展,去提升,让其升华。这个我们可以从马斯洛的需要的层次当中可以看到很多的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老师,我们刚刚讨论对学生有哪些积极的影响,我们也在想,我们的老师是不是有这种终生学习的意识,给学生指导的时候,把你的人文精神贯穿到你的教学当中去。
艺术有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教会你一种观察的方式,你像艺术家一样去观察一个事物,跟平常人的观察方式是不一样的;第二个就是教会你一个自我表达的方式,采用音乐、绘画、舞蹈去表达你的想法,你的思想和你这个个体;第三个目标就是自我整合。我觉得写这个目标的人真的是特别了不起,写得非常清楚,我特别认可这个。如果说理工科是一种内向型的,它偏从于分析和判断,那么就是人文它应该就是一种外向型的,它偏重于去表达,去创造,所以我觉得它们两个是互补关系。
理工科主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或者自然与自然,就是教我们要怎么做事,人文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这两方面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可能都是需要知道的。但是现在课程越分越细,像我们从大学以后学物理,然后研究生物理,博士物理,而且物理里面又越来越细,后来人文的很多东西都丢失了,就造成了很多的基本的社会的关系网都不清楚。我现在有时候没事的时候,或者坐飞机的时候,总是拿一本人文的书看一看,我觉得这是一种弥补人文知识的方式。我希望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开一点人文课程,特别是有关于历史的,有关其他的音乐之类的,对理工科学生是非常好的。
文科、理科是相互促进的。我个人感觉,作为我们老师来讲,比较现实的是,怎么样能够让文科理科相互作用;怎么上这一门课,或者讲这一堂课,至少每隔15分钟给他来一个案例,或者讲一个笑话,笑话是从艺术层面上来讲的。比如这个定理,是谁发明出来的,这个科学家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实际上爱好的东西我们也不知道,网上是这么说的,但是这样让学生感觉文科的东西对他的研究是有帮助的,上课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减少他的低头率。
学生观点:
人文学科对理工科学生的影响,最基础的就是语言,包括我们从小学的语文和英语,这是无论做任何的研究或者沟通都是最需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没有语言,我们没有办法去解决事情,更不用说去自己去创造,去沟通。像语文、英语、日语等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文学科。包括我们去沟通交流的时候,我们去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去了解它们语言,我觉得这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人文学科是对理工科学生有一种调节、放松的作用,是一种视野的拓展,我们可能每天需要去解决一些题目,但是我们也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间,需要我们自己的对情感的释放、调节,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文科学包括像音乐、电视剧、电影之类的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
人文学科对于我们理工科学生去了解理理工科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如说我之前看的一个片子,它就是说一些英国方面,它的改革历史,其中涉及到电话,作为电院的一个学生,去了解一下理工科发展启蒙的这种历史的变革,它在社会变革下的这种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我也比较感兴趣的。
不管是人文科学生还是理工科学生,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人文环境,我们要去沟通、去交流,去和人打交道,然后去看各种各样的视频或者书,这都是一种人文环境的渗透,然后包括我们自己的性格方面的养成也是一种人文学科的一种点点滴滴的收获,影响你的价值观,你的判断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