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7
学生旷课的原因
学生旷课也要分年级分类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旷课。大一学生,积极性很高,你去占座位占不上的,但是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有些学生进入实习阶段的,还要考托福、GRE等等的,他要分个主次的,这个时候他觉得哪个重要,他就学哪个。到大四的时候,开始了就业实习,这个时候考核是很多的,因为牵涉的他的未来,因此逃课是很多的。
现在是网络时代,好多学生都是从网上找资料的,如果老师的知识面不广,仍然是照本宣科,有些学生他不需要上课的,他可能通过上网,可以把整个学期的知识都掌握好。就像刚刚有同学说的,因为我们老师出的考试题都是书本上的,而我们交大学生,他的智商特别高,他根本就不需要听,这种学生也是有的。
课程设计体系也有问题的,有些课程有没有必要作为必修学分是值得商榷的,有些课程我觉得完全可以变成选修课。这样的话,就可以把我们真正有用的课程放上去,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以后能用得上。
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他可以重新选择别的专业,但是他只有一次机会,选择完之后就没有第二次机会选择了,他既然不感兴趣,那么他就不会去上课了。
个别学生是网络沉迷者,我也接触过的。有时候我经常到宿舍里从床上把他拉起来,让他去上课。有时候真的恨铁不成钢,扶不上墙的这种人,他已经不在乎了。这种学生比较少数的,但是每年都有的。
有一些学生,尽管出勤了,但是出勤不出力。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这种情况你说他旷课吗,他没有旷课,在课堂上他做自己的事情,他没有真心的去上课。
有些学生睡懒觉,比如说前两节课跟不上了,他觉得我去上课,太醒目了,我索性不去了,大家也看不到,只要老师不点名,就能逃得过,这也是一种旷课现象。
建议解决办法:第一种,上课老师可以跟学院的思政老师取得一些联系,对该学生做一些工作,希望他能够认真学习;第二种同学不来上课,老师会比较生气,我觉得没有必要,如果他真的能够学的很好,最后的考核也完全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
我认为可能有些老师他讲课跟学生互动不是很多,老师在自己讲自己的,学生听也听不懂,没有更多的互动,没法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去了也白去,听也听不懂,整个的气氛也比较枯燥,因此他们偶尔会旷课。
有些课程不大感兴趣,听与不听区别不大,这些课期末考试也是开卷考,看看书,抄抄书,平时就不大想去;有些课程本来很枯燥,老师在课上讲的,根本听不懂的,只好自己课下去看,这选择性旷课的原因。
我有时候是真的有事,比如说我要去医院,或者我有同学从北京过来看我,我需要去接他,我本来是想请假,但是我请假邮件发给同学没有回,于是我的请教没有批,就形成了旷课。
教师的对策:
刚才第一位学生发言,两种极端,一个是学霸,另一种很懒的。我当时很高兴,我的课总会有几个人没来,我希望是这两种情况,如果不是这两种的情况,也不知道谁来负责,是不是搞学生工作的,比如他的班主任,他们有没有义务把这个工作做到这么细。我认为这不是上课老师的责任,首先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操那么多心,如果对一个超过60人的课,点名是要耗费成本的。因此这也是我的疑惑,到底谁该为这个事情负责。
我一般上课的时候,一开始就告诉他们,我说如果你们不来上课,期末考试能考到85分以上,你可以不来,我不扣你的平时分。但是如果你考不到,那对不起,30分平时分,包括你在课堂上的分数,包括你的作业分数,就全没了。
在课堂上,我会时不时的让学生做一个小练习,一道练习题很简单,5分钟,大家做一下,做完以后马上把这张纸交上来,这样代替了点名,助教登记一下就行了。
学生既然来到到了交大,不管父母还是自己,曾经也是花了很多的努力。那么来了以后,不要浪费自己最宝贵的时间,把它用来去睡懒觉、去打游戏,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母,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很富裕,父母供你读书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接触到很多重修的孩子,我看了家长也是很作孽的,天天蹲在教室外面的角落里,从窗口往里看,这个孩子有没有来上学。出去跟我讲话,都带着哭腔,我看着也很难受。说孩子现在都已经大五大六了,他同学研究生都毕业了,他还在这里一门课一门课的重修。
现在的中学教育,不是很强调自学的,它是一种培训式的学习,现在高考科目越来越少,导致他们只学那几门课,而一进大学就十几门课,齐头并进,强调他的自学和跟踪,他们没有掌握很好的学习能力。这些孩子本身是比较优秀的,他一旦不适应、落后了,他就非常惶恐,不知道怎么追上去,拉下的课程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后面的课也听不懂,就算听懂一点,他也不知道怎么追得上,自己也没信心了,后来他就破罐子破摔。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大一的时候,应该有心理疏导,或者有一些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的课程,帮助他们来适应如何在大学里很好的学习。
有很多孩子中学时期是在父母、老师的高压下学习的,到大学以后,没有人监管,他就像失重了,真空状态,他完全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不知道该干什么,觉得没人管他,所以就陷入网瘾、游戏瘾,无法自拔。
这也应该是在一年级的时候做一些类似心理干预,或者是老师要培养他对自我负责。我在上课的时候和学生说,你们都二十几岁了,都是成年了,完全可以自己对自己负责了。但是很多人好像觉得我是为老师学习的,我是为家长学习的,还有这样的概念,所以他没有对自己负责的概念。而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在进入大学的时候要给予他们的。
现在我们很多课的考试也是不合理的,我的感觉是学生学的越来越差,我们的考题是越来越简单,怕他们不及格,越简单他们就觉得越好对付。所以他们不来上课,到时候拿两张模拟卷,或者以前的考试卷,一做也能及格,他就更不在乎上课。
我们可以通过每次小练习都给他分数,分阶段给他们分数。或者期末的题目该难就要难,该达到这个水平就达到这个水平,这样学生也不敢这么轻易的就不来上课。他知道如果不来学,就过不了,而不是让他们临时抱一下佛脚就能考六十几分,根本不拿这门课当回事。
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来,有的说你这个东西我听不懂,有的说这个东西很简单,我自己看看书就行了;也有说我最近身体不好;甚至有一个人告诉我,说最近好像心情不好,所以不仅仅是你的课,做什么事情都没劲;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基础很差,有很多课拉下了,补也补不上,因此你这个课我也不来了。我说你考过一门算一门,你来上课,如果这个东西不懂,下课我给你补课,最最简单的题目你要会做了,你考试就过关了,就这样千方百计的让他们上课。我是这样想的,反正我尽了力,如果他还不来,那我也对得起自己。
我对这些不来上课的学生,我也没有抱怨,我也没有觉得不好,我觉得你不来,你可能是找到了更好学习的场所,更好的学习内容,更好的成才路径。我赞成你这么做,我鼓励你这么做,这是你的权利。但是来我班上的人,我跟欣赏,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我们能走在一起,我们能共同学习这门课程,这是我人生难得的经历。我对学生的态度是比较平等的,我感觉跟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我没有说我比你高多少,我希望你们将来都比我高,我是提供服务的,你是来花钱到交大来买服务的,我们是客户关系,我都是这个态度,你不来听是你权利,那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我课讲的很好,你不来听,还是你的权利和自由,我对你没有任何不满,我不会因为你不来,就觉得你不好。但是反过来我的评分体制对所有人是一定的,课堂上的小练习是有成绩的,比方说这个成绩算5分,你没来,你必然没有这5分,这是很正常的。你最后参加测评,都是统一标准,至于拿多少分,那是公平的。我虽然对你没意见,但是不代表我就会纵容你,这是两个概念,互相尊重,但是成绩会有体现。
孩子都成年了,将来的路怎么走,走出什么样那是你个人的事情,我给你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你自己放弃,你将来不要抱怨就可以了。再一个,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且学校也设置了很多课程,我们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他能掌握知识,将来出去可以用得上,既然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他最后把知识掌握了,就可以了。你不来上课,期末考试你考过60分,我认为别的同学合格了,那我认为你也合格了,我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讲,我没有平时成绩,我从不点名,最后就是一把考试考出来。
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给学生一些权利,尤其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时间,全部被强迫在学习,到大学还是不自由,没有必要。但是作为老师,我有一个顾虑,就是教务处一直考核我们,出勤率太低是不行的,我觉得这点教务处做的有点不太妥,你干脆不要去查出勤率了。学生有权利来听或者不来听,最后学好就可以了,我们何必强迫把他抓进来呢,为什么学校在这个层面必须抓出勤率呢。所以我认为到大学了,不应该像小学那样采取强迫的方式。对待学生旷课,我是持宽容的态度。
我觉得现在的学生求知欲比较弱,可能是个大环境形成的,因为现在的大学生一直在贬值。现在的课程设计太乱了,明着是提高素质教育,其实是素质在下降。我记得原来的北京大学的老教授跟我讲,他说他们学材料的时候,大概是上百个学时,那时候课很少,但是那时候出来的学生很厉害,素质很高。而现在,几十个学时,他就问我,你们这几十个学时能学到什么东西呢,能培养出什么样的素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