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3
我觉得国内的学生自主学习不够。第一动机不足,第二花的时间太少。最近研究了一下哈佛大学和交大的差距,他们的课程数量少,但是他们课外花的时间很多。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灯凌晨四点还在亮,通宵学习的人非常多。而他们一学期其实只上五门课,他们每一门课一个月的阅读量都在七百页以上。所以说学生学习的大部分知识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讲,而是学生自己在课外学习的。
我在课堂提问中就发现,学生原来学的课程,考试也通过了,为什么一提问他就不会?他们是死记硬背的。就像我们学习英语一样,如果你死记硬背这个单词,记住它的时间不是很长的,考完试以后很快就忘了。所以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我就注意,给他们设计一些规则,像交通规则一样强制性的,你必须按照这个规则走,下节课讨论的时候我会发现那些没有好好准备的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也有规则,一个学生在发言,其他的学生要认真听,不仅要听,还要评价。这样帮助学生把死的知识学活。
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的观点是知识与能力应该并重。现在强调能力比较多,但是没有基础知识,何来能力?固然这个老师对一门课引起的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喜欢,来很好的学习,这固然很重要。但是一门课的基本要求还是必须要达到的,现在往往强调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结果基础不扎实。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我认为应该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就是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要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确自己的目标,也不知道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要他做到自主很难。
现在教师碰到一个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现在你让学生做一个实验,他就问你,老师有没有例程(样例)呀?现在大家都习惯于拿别人的东西改改,改改确实挺快。他改一改,觉得自己会了,这个把学生坑了,他对这个学习的过程,以为就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改改。我说你不要老站在巨人的肩上,你有时候你所谓站在巨人肩上,是你没站上去。有时候我教学生做一个程序,出现问题以后,我从最基本地方让他去分析,那个学生叫苦连天,他说常老师你的教学根本不合理。他说你这个什么都重头做,这个不对,别人都是给例程的。我说你将来到公司去工作,领导给你一个任务,这个公司没人懂,你怎么办?他说别管公司的事,就说你这个事。后来我跟他说,同学你提的意见特别好,我一定接受。实际上我没接受。后来他体会到我的用意了,就不敢看我了。他说老师你打骂都行。然后我就一直骂到他毕业,慢慢就有了自觉性。假如我们现在有教师还在不自觉的给同学例程这种事,还是少干点。要学生能够从基本的东西做起,自己做软件的初始化,不能仅仅在软件的上层做些简单的工作,否则就没有真正的进步,只是表面的繁荣。就像我们现在每个院有多少千万的项目,这个项目对教学有用吗?我跟我的研究生说,项目不要太多,太多了你们学的只是无系统,就变成为了做项目而做了。每个项目你都做重复的劳动,到公司以后,你根本不能掌握一个独立的工作。像我这样的做法,万一学生跟我翻脸了,这个项目就有可能中断了。所以现在我每个项目我都跟踪。作为老师,这样很多大项目就没了,对吧。但我觉得这是正确的。
现在最牛的教师是不教书的,最牛的工人是不做工的,最牛的农民是不种地的,这个不正常。
现在一些学生很希望一步登天。通过带本科生的PRP创新,这点我特别有感触。我们这边很多是全国的化学竞赛获得者,省一等奖或者是国家银奖。但是对我们来说,做科研应该是踏踏实实的,你原来的基础再好,从我们科研的角度来说只能算皮毛。因为我们做科研是你没有实验过程,需要用你的基本知识来独创一套设计的过程,这是个自主的过程。我们学生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厉害,你让他一步一步去做的时候,他很不踏实。我觉得作为老师来讲,很多时候面对他们这种不踏实你必须要坚持,你没有知识的话,很多所谓的能力都是虚的。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和我们的交流非常重要。如果老师们能够即时回复邮件,如果想找老师谈话,能够在三个工作日之内见到,这样就非常好了。如果老师有微信、微博和我们线上交流的话,那真是谢天谢地。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自主学习,作为学生的话,我觉得这是从本科就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但是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业课程本身的压力就已经很大了,所以就没有时间去自主学习。比如我想泡图书馆,但是很大一部分的时间还要花在作业上面,然后自己想自主的去看一些自己感兴趣方面,时间真的非常的少。我觉得老师在下达任务的时候,可以给同学分下等级。如果学生是原创性的,即使做不出老师需要的结果,那么也可以有一定的分数。但是如果学生追求最完美的结果,也不管你过程中,究竟是参考了别人的还是自己去做的,也应该给同学一个不同的分数吧。因为不同的同学,追求不同,有的同学希望成绩最高,有的同学确实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设计,在我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自己去深入研究的。
今天上午我刚学了一些密码和算法方面的知识。刚接触这方面的内容,我感觉是一头雾水。但是之后老师话锋一转,直接把这个密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跟我们做了一个解释,我就觉得非常的生动,甚至我自己都想以这个算法为基础,设计一套密码生成器。
我觉得找一个学生可以理解的,平时接触比较多的实际应用的例子,哪怕是很枯燥的理论,让学生感到有一个很强烈的欲望去把它做出来,我感觉不管是成就感,还是学习的自主性,还是学习的能力都会有提升。
作为学生时代,课程多,个人自主学习时间有限,这是很现实客观的一件事。第一我们老师要检讨,但是,第二个同学你是不是真的尽力了。很多同学来上课就像观光似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学期开六门课,有两门课是考察课,不考试,基本是大作业。最后大家也是作业抄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跟现在差不多。但是我那时还抱定一个想法,我不能抄袭。我那时候老是不交作业,因为我没做完,因为我必须看完书才能做作业。很多我的同学时间久了,说那个东西我忘了,我说我不信,你就没学懂。所以说,同学你自己是不是真的挖掘了你最大的能力。现在网上很方便,大家获得很多。实际并不是很有体会,都是裁剪来的,一定要克服这种,如果同学是因为老师要求过严,而不去自己努力,这是同学的问题。如果我们下一代都养成这种习惯,那我就早点闭眼算了。说的是真心话。
所以我对刚才那个同学说的(课程多,没有时间自主学习),我能够理解,但我也不是觉得你是对,我也觉得我们也应该讲讲我自己,大家都努力,怎么把这个事做好。你千万不要认为很多老师对你的放松是正常的,是因为他要管科研,他是大牌教授,所以不好好的教学的,我这么说有些老师反感,中国这么大,什么现象都有。我主要还是不希望大家老是用现成的东西去改改,中国为什么原创性的东西很少?就是现在很多东西做的并不踏实,不踏实的好处多呀,投机取巧就是活力大,如果投机取巧都遭到报应的话,大家都不投机取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