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6
这个恐惧感我是有的,因为我觉得恐惧感是和自己的期望相关的。如果是说你不是很在意这个事情,哪怕备课备得不是很好,也不会恐惧。如果是我特别想讲好这一堂课,我就会提前特别早开始备课。甚至把我所有要说的话都摆出来,这样的话我心里就会很踏实。
关于教学的效率问题,普遍在中国,从所有的英文讲的,从老师的反馈过来看,感觉这个效率没有中文讲述的效率高。提高这个效率,老师和学生双方都要共同努力。
我们在海外20年、30年教书回来之后,给我们同学讲课的时候,有的英文不知道用中文怎么说,很多的国外华人教授过来讲课的时候,也碰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说不知道中国词的时候要问我们一下。我想这个是不是能两边都进步一点,他们回来的时候能交流更好一点。
我上学期,第一次开始全英语教学,我告诉学生,你们要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意问我,哪怕在课堂中间打岔都行。实际上在半个学期之后,他们的问题出来了,他们基本上很多的术语完全不懂。他们就给我建议说,老师你在关键的词汇上,或者是关键的一些概念上,还是得用中文来解释。所以我就不得不又把全英语转为了双语。
我是机动学院试点班的学生,所以就是上过很多全英语的课。跟刚才的老师她讲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怎么去区别?我觉得就是对全英语教学来说,在中间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去提一些比较重要的一些词汇,帮助学生的理解是完全可以的,这不能说是变成了双语。我们好多老师的双语教学就是PPT是英文,主要讲就是用中文了。毕竟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隔阂的。就我现在上到大四,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我好多的那种专业课,就是花费精力去理解那些词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而不是花费精力去理解这个知识点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老师们不管是双语教学,还是全英语教学,重点是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点,说一些中文没有关系的。
我上到现在,就是现在有两个老师的全英语教学,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们就是不会去忌讳说到底说不说中文词汇。第一个老师就为了帮助同学理解,在上课前,找到我们班的联系人,在上一个学期的寒假或者是暑假的时候,告诉我们买这本书,回去把这本书看一下。上这门课的时候,那些专业词汇都是懂的,基本上不存在这种问题。另外一个老师是当时上我们高等数学的老师,他就是在上课的前第一周,他就列出了一些很重点,很常用的词汇。在平常教课的过程中,他觉得我们是不会的单词的时候,他就会在黑板上写出来,告诉我们中文的意思。反正这两个课,我觉得在我们所上的英语教学的课里面,是非常成功的两门课。
还有另外就是也想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很多老师的PPT就是把整个书上的东西挪上去,因为这个时候会听起来感觉没有什么激情,会很不想听。我有一门课就是这样子的,每次上课的时候,就是自己把板书全部讲掉,我希望老师不要特别照本宣科那种,我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恐惧感何来?我觉得我们一开始上课的时候,首先恐惧感是来自自己的,怕什么呢?怕别人笑。怕自己发音不准,就是我们被学生耻笑的恐惧。
我是如何克服恐惧呢?我觉得英语是一门强势语言,它越是一门强势语言,也是越是一门容易受到伤害的语言。所以英语是一门被广泛的民族、文化、传统、人种、性格不断被污染的语言。我在以前上课的时候,有人说你们要听一种被污染的语言。我们有了这样的心态,就可能比较轻松的面对自己,可能犯了哪些错误。
所以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培养全英语教学能力?那就是在实践中培养。我肯定都是说努力去做好,做不好的我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来去面对。我这次做好,我下次再来改进。所以我觉得第一个如何能够克服英语的恐惧,就是让我自己能够轻松下来,自己轻松下来不紧张,才能更好的进行学生的反馈,跟学生有一个沟通。
我是一名支教团的成员,我对双语教学是比较欣赏的,我更喜欢这样一种形式,就是以中文为主,在一些重要的专业词汇上,或者是可能一些国际化接轨程度比较大的一些知识点上,用一些英文内容来跟学生沟通。因为我是从我的专业角度来考虑,我的专业是跟计算机相关的。经常需要在课外的时候读大量的文献,而且这些文献大部分都是英文的。经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但是这个词的内涵我们是知道的,主要是语言上的问题。所以老师讲一些专业词汇的英文,对我们自学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我们先不说新教师在上课的刚开始都有对于这门职业的恐惧。那么我想今天这个话题焦点是在全英文上,我想语言的障碍肯定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我们毕竟母语不是英语,这个障碍肯定是客观存在的。
另外一个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从学校的职能部门开始,我们将来学校相关的会议,还有行政管理,能不能都是用英语?既然是我们专业老师,能够克服这个英语障碍,去做专业的英语讲授,我觉得我们要创建一流的世界,一流大学,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也具备世界一流的水平。所以建议将来学校的所有的发文,都是用英文的。
我想说一下我自己,我是在美国生活过比较长的时间,待过15、16年,在美国也上过课。现在在密西根学院,我教两门课程,一个是本科生的课程,一个是研究生的课程。这两门课我是区别对待的。为什么我要把这两个课分开说呢?因为本科生我教的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密西根学院的学生从大一、大二开始一直是全英语教学的环境,所以对全英语教学的环境本身是很熟悉的。研究生绝大部分是其他学院或其他院校过来的。他的英语基础和密西根学院的学生还是有点区别的,所以我这两个课分别对待。
对于刚才老师说的,机关部处发文用英语,我觉得这个是完全没有必要,这个就成了为了全英文而全英文了。
我们为什么搞英语教学?我认为我们做英语教学,并不是说我想学一点专业词汇,如果是要学一点专业词汇,发一点材料回去给学生看就可以了。一门课的专业词汇,最多几十个上百个,而且大多数的专业词汇不是很复杂。这中间的话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中间并不愿意用中文解释那些英语的专业词汇。为什么呢?就是我认为英语的专业词汇和中文的不一样,英语的专业词汇就是日常词汇放在一块。中文的术语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高深莫测的东西,感觉这个东西就要是花好多时间去学的东西。我在本科生的上课中,我是完全不用中文,从头到尾用英语教材,用讲英语。讲研究生课的时候,我想是为了调节气氛吧,会跟学生说一些术语的中文,有的时候学生也会觉得挺好玩的,你一翻译成中文好像是很厉害的词汇。
全英语教学,我觉得不仅仅是专业词汇,关键是我要学写这个书的人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我觉得是思维方式的提高。因为现在对我们来说,你讲科学也好,技术也好,客观来说,西方是站在我们前面的,我们现在讲的东西,很少是中国发明的,基本上都是西方世界发明出来的,数学也好,哪怕是最基本的微积分,甚至是现在很前沿的东西。
我现在感觉的话,从思维的角度来说,英语的思维确实和中文不是一样。我现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用原版的教材,也有人把那个书翻译成中文的,我跟学生说,不要用这个东西。你有原汁原味的,你何必去吸二手烟呢?例如,我特别喜欢微分几何的一本教材,那本书就是非常经典,你看它的英语,加一个字,减一个字都是很难的。这样的一本书,这样的一本经典教材,你要把它翻译成中文的话,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
有不少同事提到英语的问题,因为我是在国内接受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我的英语就是定型了,我也有我的口音,但是我也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英语是全世界的语言,不属于美国人,也不属于英国人,也不属于南非人,或者是澳大利亚人,是属于全世界的语言。我作为中国人来说,我把英语讲清楚,学生能理解就可以了,虽然我自己也是比较注重英语能力的提高,但是我注重提高不在于说语音能力的提高,我个人认为我想要把我的口音去掉,也许可以做到,但是要花巨大的力气。与其有这个时间,我还不如把我想说的说清楚。
我在美国参加过助教培训,他们很强调一件事情,就是英语要把它一个一个的音节发得非常清楚,然后把声音投射出去。如果一个词你不知道怎么读,或者你可能有点恐惧,你会不放心怎么把这个词读清楚。你越是不确定的,越是吃不准的,越是要大声的把它读出来,你读出来之后,别人可以去猜,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含糊不清的话,别人更不理解你说的是什么。
我认为教材问题确实是需要投入,在美国有一句话叫做“你不给钱,让人一定要这样做”,这个是有问题的。
英语课的关键在于交流,不是说我的语言多么好,语法多么正确。即使我不是英语母语,在美国我们也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因为你及时说很流利,你的发音也是很正确,你的语法没有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你仍然可能是空话一篇,废话一篇。我觉得英语教学是通过英语让大家了解世界前沿在什么地方。
一些老师通篇照念,这种教学确实是有问题的。我有一些策略:
在你PPT每页的大标题上,说明你在讲什么。其中的一些东西可以用图片和几个重点英文单词直接打上。有一个方式就是谷歌图片搜索,例如一个什么机制,如果在谷歌图片搜索,马上会出来很多的图片,这些图解有的是很好的,学生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
我对英语上课不大恐惧的,原因是我的普通话和英语一样差,我讲普通话的水平很差,是上海普通话,讲出来的英语是上海英语。我普通话差,那就讲英语,所以我就不怕,这个是我不怕的原因。
我感到,在全英语上课前,要充分的重视它,一旦到了教室里面,就不要把它当回事。我在加拿大和美国都讲过课,英语当然还没有现在的好,学生都是很宽容的,所以一到教室我就很自信,就上了,错也就错了,这样的话就没有恐惧感了。
我回答一下教材的问题,以前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辑,教材的问题我还是知道,如果你用于教学的需要,可以复印一本书不到三分之一。但是不能买卖,这个是复印,只有用作教学的目的,这本书是可以复印。但是你要让出版社来做这种事,出版社是一个盈利单位,所以出版社是不能有什么影印版的,这个是不行的。除非我把这个版权买下来。这个是关于教材大概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常常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为了专业的需要,这本书里面弄一个10%,那本书弄一个10%,这个目的是什么?完全是为了英语语言的教育,为了学生写论文的需要,而不是知识的需要,知识的需要是不行的。这本书用的概念,这本书的说法和另外一本书完全不一样,这个是不行的。
我还感兴趣的一个事情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英语来教专业课?我们不是为英语而英语的。我在本科生基本上是英语禁止用的。我在本科是上三年级,我一般都是说中文,偶尔的时候插几个英语。主要是加几个插花的英语。我开始的时候是全英语的上课,现在的话改成双模式英语上课了。全英语上课的时候,很不好,效果极差,因为我讲的是数学。我的博士生他们都不一定能都懂,如果再用英语讲他们就更不知道了。所以我开始的时候用英语讲课,后来的话我感到不行,我还是有英语板书,英语PPT,英语作业,我用英语批改。但是上课的时候,基本上用中文,涉及到重点、难点的时候,就是说中文。这样能够提高。因为我的目的不是教英语,我是来教数学的。不然的话可以去上语言课,去上英语课,所以我们要扳正英语教育的目的。
但是我的博士课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他们的英语论文能够发表,因为大家都知道,博士论文是要用英语发表论文的。所以我写作上的要求很强。我常常把学生叫到黑板上来,我让他们写在黑板上,哪怕是错了也可以,我就会说这个地方语法错了,这里不能用什么,这个动词要改好。我目的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他的英语论文能够投稿。就是我们用英语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动机是什么,把这个问题弄好,就自由了。
我其实挺同意刚才老师说的,我们学校里面的通知还是用部分的英文吧。现在交大也有很多其他的国家的人来访。我们的物理系去年一年,或者是前面几年都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为了让其他英语国家来的人能在交大没有障碍的生活或者是工作。现在物理系很多的通知还是双语化的,我觉得这个至少从以后的趋势来说,也是有这样的一个需求吧。希望以后学校处理方面也有一点考虑。
关于教材我有一个想法,是不是每个专业买一批教材,然后学生共用,一届用完以后收上来下一届再用,每一届的学生大概可以付5块钱、10块钱的使用费,过了5年、10年以后教材更新了,再买一批新的。
1、我们做什么事情,要有一个目的,我们手段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最后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要明确。
2、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老师应该是作为help,学生应该是作为一个中心,所以我们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辅助学生,让他们在职业上、在学业上发展。
3、现在的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自主性问题,或者是主体性意识。自主性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怎么做,怎么去发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发展他的创造力,承担他自己应有的责任。所以这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