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唐厚君教授受邀走进第43期教与学讲坛,向来自各个院系的56名教师分享了《大学课程有何用?实际项目告诉你》。唐厚君教授基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经历,分享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前沿科研项目来整合学生的课程学习、创新思维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整个讲坛案例新颖、语言生动、内容组织别具一格、让参与者在轻松欢笑中去思考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促进以及基于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产生和实践。
唐厚君教授先从现在的学生兴趣特点谈起,他认为在工科教学中要寓研于教,老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力图找到共性普适的教学方法,筛选最新研究成果,穿插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之中,并用颠覆性、前瞻性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和主动性。唐教授以当下热点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作为案例,谈了自己如何导入无线充电、移动充电、隐身衣等新技术进课堂,通过实际的、有意义的问题来串起不同学科课程中的知识模块。
唐厚君教授认为,在工科教学方面,国内外的课程体系设置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而在众多课程中,如何体现每一门课程的价值(或“用处”),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剖析完整的项目,使其既能看清山顶,又能认准脚下,从而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不会迷失方向。在唐教授自己的教学中,他通过展示当下电动汽车的优点和短板,来引出无线充电技术的作用——可解决电动汽车的两大瓶颈问题:“续驶历程短,找充电桩难”的问题。更进一步,通过讨论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传输距离近,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引出利用超材料(隐身衣)技术的作用,通过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创新,向同学展示“学无止境”的技术发展规律,使同学们在感受到新技术的“奇妙”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樱桃好吃树难栽”和书到用时方恨少,要应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必须学好现有的各门功课,打好知识基础。另外,通过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和关键技术介绍,并通过简化的方案来进行验证的方法,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就可自主地对“高新技术”进行验证和试验,从而消除学生的畏惧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在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方面,唐厚君教授认为研无止境,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环境中的技术发展史,激发和触动学生主动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向学生布置相关调研课题,诸如能源互联网、无线供电房间、水下供电、停车机器人供电以及大学生创业项目、PRP项目等,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跨界的创新实践。最后,唐教授还向同学们讲述了两种科研创新的方法,一种是基于学科交叉的创新方法,以自己科研项目中的实例阐述了超颖材料应用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构思和实践;另外一种是基于技术集成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发明创新方法。
科研是严肃的、教学是艰辛的,帮助学生成长的路程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唐厚君教授用生动的实践案例展示了作为教师,作为科研人员对于教学和科研的理解以及对两者的融合,寓研于教,教研相长,为本次活动的参与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和智慧分享。
本次活动共收回反馈问卷30份,反馈满意度较高:
供稿:谢艳梅
摄影:陈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