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5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志新教授受邀来中心作了题为《课堂讨论策略》的报告。我校共计17个院系及部门的65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报告内容精彩,深受教师好评。
林老师以他主讲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实践为依托,在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讨论。“如何通过讨论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里的主角?”林志新教授分别从讨论题目的选择、讨论过程的调控、讨论小结与总结、参与讨论的奖励等方面讲述了自己的经验。
林老师的报告从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出发:“互联网+”时代来临,学生多元化,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来源同样多元化,学生“一方面追求同时多功、信息刺激;另一方面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短暂”。以时代和学生的特点为基础,谈到“如何让课堂变得活跃”,“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林老师在报告中展示了四个课堂讨论实例。实例一是“进化论的启示”:林教授带领大家穿越到一个多世纪前,展示了南洋公学国文教员杨千里在课堂里开展的讨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从而引出对“进化论的局限与发展”的讨论,最后总结出“地球上生物的演化发展,除了遵循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规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生态平衡(包括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的结论。人类必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才能保护好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实例二讲述的是“人类面临的新型传染病的挑战”引导出“为什么新型传染病对人类构成如此严重的威胁”的讨论。实例三从“细胞生物学:试管婴儿”的实例讨论辅助生育技术的负面因素。实例四是由最近的魏则西事件中的癌症免疫疗法谈到“CRISPR技术及其应用”,在新方法新技术推动生命科学不断发展、不断突破,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围绕这些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没有界限开展了讨论,引起了同学们的深思,给现场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整场讲坛生动、有趣,对教师们有许多启发,获得了参与教师的高度好评。
活动共收到46份反馈问卷,满意度高达100%。一些教师的反馈如下:
林志新教授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82年获病毒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复旦大学任教。1988年起来上海交大,历任生命学院副系主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工作四十余年来,一直活跃在教学第一线。2008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14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还先后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领头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等.
[供稿]:谢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