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之道——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黄琪轩老师分享教学经验

  2015年5月13日,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系黄琪轩老师受邀来中心分享了《如何用提问组织和改善大学课堂教学》,我校25个院系及部门的51名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坛。整个讲坛精彩生动,让参与老师体验了一次关于教学的精神盛宴。

 

  黄琪轩老师从两个大学校长的关于大学目标的争论以及一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所带给自己的震撼谈起,他认为好的问题能开启全新的思维方式。继而,他谈起了给他影响的两位导师朱天飚与卡赞斯坦。这两位老师都很有特色,是非常难得的好教师,他们的共同点是鼓励学生去探索,启发学生去解决问题以及频繁的师生互动。卡赞斯坦课堂上最频繁的话:“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黄琪轩老师继尔用案例来演绎了如何用提问来融合其他教学方法:案例 、头脑风暴、辩论、文科实验、角色扮演、问题解决、课程小结、小组活动、伙伴讨论、课下阅读……

 

  在讲坛中,黄琪轩老师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很多有意思有问题,而我们常常是司空见惯、无动于衷、不再好奇,而一些像一滴油漆,它干了以后,表层上为什么会皱?这些看来很简单的问题都是哈佛大学的学者们感兴趣和探讨的问题。他认为,相比于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多花力气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课堂提问的源头方面,黄琪轩老师认为课堂提问的源头是科研,科研上的行家里手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登堂入室,锻炼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挑战和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极限。最后黄老师指出亦步亦趋可能把事情做好,却难免跟在别人后面抬轿;另辟蹊径可能把事情搞砸,卓而不群却可能由此萌发,因此要给另类的学生敢于挑战老师的学生足够的空间。最后,他总结关于提问,解决具体问题是次要的,考察思维能力是主要的。

  讲坛结束后,我们收到40份反馈问卷,反馈满意度95%。反馈如下:

  • 开阔了眼界,引发了思考。
  • 老师准备非常充分,讲解非常精彩,很有启发。
  • 实用,可用于课堂教学。
  • 讲课有趣,实用,有条理。
  • 了解吸引学生的tips。
  • 感触最深的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 关于课堂氛围,提问,组织的一些交流,讲的非常好。
  • 提问有很多应用的场景,关键如何设计/找到好的提问?老师自身的水平要提高。
  •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提高课堂氛围。
  •  “提问”与“问题”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对学生“wrong”问题应珍视。
  • 加深了对教学本质的理解。今后教学会思考课程的目的,每一部分目标,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思考具体问题。

                                       

                                                                                                                        【作者】谢艳梅 

                                                                                                                        【摄影】谢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