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至17日,教学发展中心举办了第二期“教与学研修班”,来自机动学院、电院、材料学院、理学院、管院等13个院系的19位老师以及来自于浙大医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和山东理工大学等共4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班主要围绕大学教学实用的两个策略-----引导讨论和团队合作学习进行,由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Rachel Wang担任主讲老师。培训采用小组研讨、团队合作/辩论、小组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员自主探究 “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心得和“设计一个团队合作学习的完整教案”,帮助参训教师系统、完整地实践应用两种教学策略。
讲授环节:理念新颖
在“引导讨论”部分,Rachel以什么是“讨论”的定义和目的为开场问答,展开互动讲座。接着Rachel介绍了交大密院助教培训的团队讨论环节的实例,说明具体策划、执行讨论活动的各方面,包括:简介活动目标和活动细节、设定讨论发言规则和根据目标设定打分标准等。针对班级人数对使用讨论教学法的限制,Rachel引用哈佛大学Mazur教授大班教学的视频,让学员们从现场演示了解到,在大班课堂中如何适度开展小组讨论、个人指导、集中提问回应等活动。在理工科是否适合“讨论”的问题上,Rachel通过对比两个教《人体解剖学》教授的案例,说明在理工课中也可以有计划的借助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从逻辑推理、发现现实应用上的问题、及分析公认理论的基本假设等方面,加深理解,以致于自我建构理工思维、知识架构。在介绍了一些如何开场提问和应对冷场的策略之后,Rachel特别指出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示范讨论所需的交流行为、素质;花功夫创建并维持一个开放、民主、包容、互动的课堂气氛,并以哈佛大学Christiansen教授引导讨论的视频片段来强调这一重点。学员们接着在小组中各自阅读文献、研讨了设计课堂讨论的不同细节,并集体汇报、交流学习心得。
在“团队合作学习”部分,Rachel 围绕 “什么是团队合作学习”,“为什么使用团队合作学习”,以及“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学习”与参训学员共同研讨。在有效组织团队方面,提出要注意五大关键性特征:积极的相互依赖、明确的个人责任、助长性交流、合适的社交技能、团队操作检讨。对组织团队合作学习,说明了一个完整教案包含的四个方面:设计团队项目指引、细心组织建设团队、教导团队合作技巧和评价团队合作成效。最后,Rachel引用了德州大学在大班教学中执行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的视频报导,举例说明成功的团队合作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课前预备、批判性思维并激发学习动机。
汇报环节:群策群力
在结业汇报环节里,各小组应用“引导讨论”和“团队合作学习”的理念和策略,共同探讨并制作了一份 “团队合作学习”教案。小组成员按照分工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准备第二天的辩论和汇报。汇报当天,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每个小组要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质疑,并由林志新教授和Rachel总结点评,最后根据预定 “量规”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现场评出了最佳方案奖、团队协作奖、最具创意奖和最大进步奖四个奖项。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此次研修班获得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且准备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付诸实施。
以下是几位老师对这次活动的反馈:
“此次活动最为受益的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高度结合。既有Rachel老师帮我们讲解相关教学理念,又有各位学员对于这些理念的尝试,身为一线教师的各位学员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了完美的小组讨论与团组学习模式,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体验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感受。”
“最受益:认识到团队学习、讨论式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团队学习、讨论学习。计划开设基于用这两种手段的综合性课程,以及对于特定学生的课程。比如体育班、留学生班。”
“通过此次教学活动,我受益的是:1、如何才能较好地开展讨论式教学,如何避免冷场,平衡不同性格的学生。 2、如何开展合格的团队合作学习,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以双重身份重回课堂,在老师的实例演示和亲自参与中,更直观地了解了讨论式教学方法,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特别是准备将此训练方法带入到研究生的‘读书会’活动中,让大家共同读书变得更具操作性和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