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利用“午餐会”教大学老师讲好课
东方网12月11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如今,哈佛、斯坦福等国外名校纷纷开设网络公开课,风靡全球。有大学生在网上如饥似渴地“淘课”,也有人在现实中想方设法地“逃课”。面对网络课程对国内高校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传统课堂又该如何应战?昨天,记者从上海交大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该校教学发展中心,有这样一群人,致力于研究大学老师的“上课”和“上好课”,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与教师的教学实践之间架设桥梁,让高校的传统课堂重现活力。
午餐会、工作坊中学教学
“如何上好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沟通技巧?”……看到教学发展中心发到教师邮箱里的“午餐会”话题,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学院教师裴景玉用“一见倾心”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因为教师们教学任务非常繁忙,教学发展中心常以“午餐会”的形式,组织大家聚在一起,利用吃午饭时间讨论问题。除此之外,通过每学期进行一轮的“大学教学实用策略”系列教学工作坊,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裴老师从中获益颇丰。
博士毕业后,裴景玉走上讲台做大学老师,一教就是12年。此时,她也遭遇了教学生涯中的瓶颈。“尽管我竭尽所能,但课堂效果总不能让我十分满意。”裴老师说,过去上课,她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制作PPT上,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告诉学生更多的知识。
“但事实上,参加完中心开展的‘教学工作坊’后,我发现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于是,她更多地在课堂中融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尝试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弱化期末考试成绩在评价中的比重。“我将这些教学技巧用于我的课堂中,那一年的教学反馈非常好,给工程硕士上的一门课,4小时的课程无一人睡觉。”
除了课堂教学外,如今高校的授课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0后的大学生敏感、有个性,他们渴望获得尊重。因此,老师与学生沟通的语气、语调和方式都很讲究。”裴老师说,她从中心“教学工作坊”学到的一招就很管用,对待这群“90后”,不能简单地评价对错,而应巧妙运用人际沟通的“三明治法则”——第一步,先肯定;第二步,提出不足和改进空间;最后,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蔼”收尾。
“小”处着手教老师上课
交大闵行校区现有六个食堂,可老师们说,教学发展中心所在的陈瑞球楼5楼是“我们的第七食堂”。从本学期开始,“第七食堂”每周至少“开饭一次”。这里的伙食其实都是在学校食堂订的盒饭,但是“精神加料”分量十足——松散活泼的形式,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拘一格地讨论,实现理念的创新。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有的是老教师们多年实践的心得,有的是热烈讨论交流后的启发,老师们的很多困惑得到了化解。
如今,中心的教学工作坊、午餐会、专题研讨会和各类培训班均已在学校形成了“口碑”。在“2012年秋季工作坊排期表”上,记者看到,不少主题看似都是着眼于“微观”课程教学实践的“小问题”,如“课堂提问的技巧: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化PPT——方法与实践”、“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实践策略”。但在教学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高捷看来,如果没有对这些“小问题”的研究与指导,先进的教学理念就难以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中心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做起,致力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30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名单,上海交大教学发展中心榜上有名,成为首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国家队”的一员。软件学院蔡小娟老师是一名2011年入校的新教师,她毫不讳言,是教学发展中心的“新任课教师培训班”以及系列活动开启了自己的为师之旅:“100分的教学,50%来自对教学的态度,30%来自教学技巧,20%来自知识,教学发展中心给了我很多帮助。”据不完全统计,成立一年半以来,中心已经服务教师二千余人次。
传统课堂也要因时而变
在谈到为何要成立教学发展中心时,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表示,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推动,高等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果我们不去应对挑战,那就意味着学生将‘用脚投票’,我们的课堂也很容易被学生边缘化。”黄校长说,不久前,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推出免费在线课程,首项课程《电路与电子学》上网后,很快就吸引了12万人报名,修完该课程的学员还获得了相应的证书。
“这件事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如果教师课上得不好,仍然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那学生完全可以选择国外名校的网络课程,即便在课堂上,也可以打游戏或干其他的事。”黄校长说,我们的课堂究竟能带给学生什么?同学们为什么要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思。因此,面对挑战,传统课堂也要产生根本变化。
在黄校长看来,现在高校花很多精力在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上,却很少有专门的机构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成立教学发展中心也是希望在交大形成一种教学文化。”黄校长说,课堂不应只有教师简单的传授,而应形成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氛围,在讨论、表达、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而这些恰恰是网络课程所无法替代的。
来源:东方网 作者:钱钰 选稿:实习生李佳敏
原文:http://sh.eastday.com/m/20121211/u1a705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