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范钦珊教授: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研究型教学的10年研究与实践

  2012年3月23日下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了清华大学范钦珊教授为我校教师作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研究型教学的10年研究与实践》的教与学讲坛,为我校教师对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研究和创新的能力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在本次“教与学”讲坛之前,范钦珊教授为我校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以生动、实际的例子为我校教师展示了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将传统内容与创新教法相结合的。他精选工程当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以不断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寻更简单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并由此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范钦珊教授报告伊始就提出了几个关于教学最切要的问题:怎样使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怎样才能基于书本而又超越书本?怎样启发、引导实现教学互动?怎样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范老师通过自己在多所高校的“28轮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全过程教学实践”,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答:

  1. 教学内容要基于书本、超越书本,注重基本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即深度;
  2. 课堂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重在激励;
  3. 要使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

  范老师的整个报告最大的特色就是始终基于“材料力学”当中的实际教学内容,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他提出的论点。

  本次“教与学”讲坛总体满意度100%,部分教师的反馈如下:

  • 听了报告,受益很大,尤其是如何在教学课程中抓住学生注意力,基础理论和工程实例相结合,促进研究型学习受益最大;
  • 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非常好,实践教学的思路、方法对今后的教学非常有帮助;
  • 对课程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方式更加清晰;我拟在自己的教学中运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