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发展中心:如何组织项目式教学

内容集锦

主题报告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王如竹 教授

内容集锦

2013-06-20

  • 项目式教学的课程组织

我的课程组织是分成了几个模块,首先是通过上课引导来讲,第二是图书馆,让大家知道从大量的文献里面怎么挖掘对你的专题有用的问题,第三是小组讨论,让大家讨论,不是上课,是学生课后商量的时间。另外我们有网上平台,把每个课的文献资料都放上去。在这个情况下授课是不一样的,课堂是变化的,教室里的课堂,图书馆的课堂,讨论时候的课堂,实验室参观的课堂。但是上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学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我们给他布置作业,要写论文,还要做DV,这是对学生很好的锻炼。

  • 项目式教学的课时安排

我的课程共有36个学时,我在前面连续讲五次,差不多接近一半的时间讲课,主要把学生的注意力提起来。把大家的兴趣调动起来后,然后开始专题课,老师给学生一个课题,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把文献资料掌握的很丰富,另外还结合了图书馆的数字化媒体功能。在我们的作品里面曾经搞过辩论赛,也搞过数字化的制作。去年的时候还想做成文字、声音,还有各种电影。

  • 学生的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分组讨论?因为是研讨课,研讨课的话就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研讨,不是跟一般的听课一样,必须是一个主动式的教学。所以,我们一般分五个组,每个组都有一定的时间,两到三次他们可以集中讨论,讨论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做交流点评。最后将学生的专题讨论跟课堂结合起来,放在整个课堂上交流,会对所有学生都比较有利。最后我们的考核是放在图书馆公开的。也就是说我们外面来的老师和同仁都可以参加,来的人都参与打分,等于有一部分的打分是靠大家。

  • 项目式教学的考核

过程考核占20%到30%,递交论文成果占70%,15分钟的PPT,还有电子书的展示方式,这就是最后的考核。考核过程中分成五个组,每个组的所有成员的成绩是一样的,但是你又得把每个组的成员调动起来。比如辩论赛的时候五个人六个人,一个人写文章,一个人搞PPT,还有几个人整理辩论的材料,还要上台辩论,所以每个人的作用都发挥了。但是,在这个小组里面还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怎么办?我是通过打分,并且让他们自己给组员排名。

  • 项目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科研能力,实际上进了交大以后,告诉他要做几个事,第一个是查资料,第二个是归纳资料,发现问题,也就是总结能力,第三个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能力。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一起反复交流,做完以后,要写论文,要做PPT,即团队合作能力。另外要交一个数字化的媒体材料。所以我们实际上通过学习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来发现问题,然后归纳总结团队精神,最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