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发展中心午餐会:如何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内容集锦

主题报告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文华  教授

                        

观点集锦

2013-05-23

  • 如何来进行实践教学?(以《人与环境》为例)

首先我们有一些课内实践的内容,课内的实践内容就是校园环境调查,这个在我们校园里每年都有。先调查,调查完了学生分成团队,再去调查,调查完了要写汇报,汇报完了,学生每个人要写一个提案。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我们也要告诉他们如何写提案。我们现在环保的技术在我们学校有很多,所以有条件发挥我们学校的优势。还有就是参观实际的工业园区的实地生产,尤其我们闵行经济园区,这个闵行开发区正在申请生态工业园区。他们这个地方做得比较好,又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就组织学生去参观。

还有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比方我们让学生进行环保的LOGO设计,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鼓励。还有一些社会实践,然后也充分利用一些项目,比如说大学生创新项目,环保的专题项目。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也组织学生做环保志愿者,还有宣传。因为大学生作用要体现到他对社会的影响,对先进文化的传播,所以我们也把考试就安排在小学了。还有让学生参加各类的环保大赛,还要注意学生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比如无纸化,学生所有的作业现在都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我们的助教。

  • 进行实践教学的建议

第一,学校看看能不能针对校外实践教学设立一个专用的经费。大家可以自愿申请。第二个可以建立一个校外实践专家库,这个专家库,主要是校外这些顶尖的专家,不管是人文科学的,还是公共课方面的专家,或者公司的董事长等等。从这些公司走出来的人,跟校园的教学相结合,就可以解决实践教学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企业的问题。因为我们校内的老师不一定能把握得非常好,如果说有校外的这些专家来一起参与进实践当中,结合来做会比较好一些。

  • 校内实践教学设备的维护,更新和共享

校内实践教学设备的维护,更新和共享,这个不是我们学校的问题,而是全国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我看教育部有一个统计数字,985和211高校的教学实验设备的投入差距越来越大,因为我们现在是站在第一梯队里面,所以这个设备投入量非常大。投入量大了以后,就碰到一个维护的问题。这里面可能有一个情况,用于本科生教学的仪器设备不能用于科研。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概念,支持本科生教学的这些设备就是教学,它是算在教学成本里,但如果科研也用,这个成本分摊上就有问题。美国、日本还有其他国家的高校,这个是很明确界定开的。本科实验室只准教学不准科研。还有一个,我也提出来请大家考虑一下。专业教学实验室的试验设备必须无偿的支持教学。比如说作为一个专业教师,学校已经投入了很多设备,你主要做科研的,但你在做科研的时候,你必须对教学提供反馈和支持。你可以吸引学生到你这里来做研究生。所以国外大学明确规定,专业教师不能向学校要钱,你如果不想支持教学,你就不要把这个用在本科生教学上面。如果说本科教学的仪器也列入教学成本,就比较好办,因为这可以用教学的经费来进行设备的更新、维护、改造。

  • 科研仪器跟教学适当结合,增加仪器利用率

我们有一个分析实验的课程,有核磁、红外跟紫外,这些大的仪器,假如说你单独为教学批出这个教学仪器的话,其实它的利用率是不高的,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样用好教学仪器跟科研仪器。我们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将来去做科研,做研究,那么这种仪器如果以教学仪器的形式放在那儿,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浪费。那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去利用?比如说每学期抽两天时间,将科研仪器跟教学相结合,仪器的利用率就会增高,因为有些仪器真的很贵很贵,特别是我们测试的仪器。这个时候教学就应当提供相应的成本,因为有些老师可能从国家拿了很多经费,所以他应当这个仪器进行维护。但是如果无偿使用,这个教授比较大,那还做得起,但普通教授要养活一个课题组都不容易的,更别说无偿贡献设备,并自己维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