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告人:理学院物理系 董占海 教授
2013-04-18
剑好还是刀好啊,我的体会是黑板和PPT你只要用得恰到好处,什么都好。有的时候非用PPT不可,因为我最近上的课要放一段录像,天宫和神州的对接,我要说什么叫控制,你说我这个讲的清楚吗,我把这个视频一放,就都知道了。我还碰到很多物理老师告诉我,有一些物理过程做演示学生看不好,演示很快啊,但是如果你用PPT动画显示出来,学生理解比较容易。但是有的老师黑板用的很好,把整个黑板设计成几个部分,从头到尾不擦的,到最后我一概括本课一二三,学生一目了然,因为它不会消失,但是PPT呢,要重新来一下,有一个更换的过程,这就是黑板的好处。但是我感到不管怎么样,你只要充分的把它的优点发挥起来就好了,比如我刚刚说剑好还是刀好,现在我们很流行网络教育,在网络教学当中的黑板肯定都有弊有利,网络教育当中黑板也就是PPT了,但是现在网络教学是很流行的,因此呢这个事情很难讲,我的观点还是只要用到恰到好处都是好的。
我是来自体育系的,其实刚才说的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课里面最能够体现的,课程因素占的比重最大,因为我们选课,比方说篮球非常受学生欢迎,因为非常的朴实,非常的好学,趣味性也很强。有的项目比方说武术、太极包括我教的排球除了不好玩,又比较枯燥,那怎么办呢,因为我们主要是靠技术嘛,我有一个新的尝试,排球非常难上,有时候我有事情找男老师代课都不愿意代,因为他们垫几下就没兴趣了,发球发不过去又没兴趣了,怎么办呢后来我最近尝试了一个新的方法,就是我把最近修行的那些音乐放到课堂上,刚才下课的时候我还在说下一节课我们做游戏,如果输了这组就罚唱,我这节课就放两三遍,后来我就问学生,我们在练球的时候有音乐伴奏你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呢,几乎一致都说Yes,最近我就在尝试用音乐引到课堂上,我觉得学生们都动起来了。
一门课学生喜欢不喜欢确实有很多因素,我们这个上课的形式上来激发这个兴趣,我做了这么两个尝试,一个就是说我在上课的时候,一次是两节课,每节课之前的话我都是花10分钟讲一个与课程有关的,32次课,我大概准备了30个左右的问题,感觉学生对这个形式还是蛮感兴趣的,因此学生还是比较认可。另外就是我们的专业课,专业课有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接触不到实际的东西,就是光听书面上讲的话呢,很难引起兴趣,因为没有活生生的例子。因此我就做了一个改进,我就选了几个讨论的题目,上了几次讨论课。我感觉学生的兴趣有一点了。
我的自己的感受就是在课前充分准备,包括一些很细节的东西,比如说能够恰好讲到某个实验结束,某个重要的结论的结束,这个课堂结束,这节课正好结束,这个我觉得你如果没有经验没有充分的准备的话很难做到。在我们大班教学的时候,有一些蛮难理解的东西,要讲浅显需要有经验,一个是你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理解,还要比别人要多想一点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另一个就是说有些规律确实很古老,所以适当的加一点引导实际上有好处,把概念的来龙去脉给学生们讲清楚的话还是会有兴趣的,
有的时候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我将会对什么很感兴趣,所以一般来说我在学期初有会跟学生沟通一下,一般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做一个小的调查问卷,或者和他们私底下的一些沟通,对我启发还是很大的。其实他们感兴趣点的跟我认为他们感兴趣的有很大差距,你想去引导的不一定真正是他们感兴趣的点,所以最近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些讨论的题目,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第一轮讨论上来,他们就会有一些我所没有想到的一些问题,然后他们有的学生可能兴趣大一点,做的好一点,有的学生兴趣小做的稍微弱一点,但是我没有放过他们。没有做到很好的,然后我就盯着问你,让你去调查一下,后来这组学生就非常的用功,他们最后去课堂外面找了很多资料,中午跟我约时间来找我,就提了很多问题。所以我想说的就是,有的时候我们老师是这样的一个出发点,但是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来跟你交流,有的时候他在课堂里不愿意跟你交流,很多人的情况下他说不出来,但是我就跟他们说我给你们分组了,你们有任务了,但是这个任务不是像平时老师布置作业一样,我是给你布置个任务,第一次你给我一个反馈意见,然后这个过程当中你肯定有很多疑惑的,然后我先帮你解答一次,给你一个方向,然后你再回去做你的报告,有的时候甚至要反复两三次。不是说我布置的任务他们一次反馈就可以了,不是那么简单,然后他们就很有兴趣了,刚开始他们认为我对付你一个报告,你给我分就完了,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我没那么轻易放过他们问,一直盯着他们问,这个你查了没有,那个你查了没有,然后他们就很有兴趣了,他们就主动约我的时间,中午就到我办公室,我一般每组给半个小时的时间,然后他们的报告就有很大的提高,我想说在不断的磨合的过程当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所以这个可能是我们光去想可能没用的,是一个互动的这么一个过程。
课间10分钟把这个问卷发下去,我们不是有一个考勤嘛,考勤我就做这个工作,你把这个问卷给我答了,就是像这个小测试,我就给你登记成绩了,就相当于小测试,就在课间,用上5分钟就做完了,可能不完整吧,可以参考吧。
我就感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越到后面越变得非常的油,学习态度不是特别的端正,所以所接触的学生就会分成一批,或者说极少数的一批是对你的课很有兴趣的。第二批是可有可无的,无所谓的。第三个就是非常明确,你无论如何做都没有兴趣的,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呢可能就不可能着眼于全部的学生,那么对于第一批就是保护他的积极性和兴趣,对于第二批就是想办法引导他,慢慢的去让他觉得我这个课很有趣,去激发他,这是我的一个态度问题。对于第三个,我原来觉得你学不学都无所谓的,因为我无论如何做可能都没有用。第二个我们就要结合我们的自己的课程特点去做一些,因为结构化学和别的化学是不太一样的,别的化学是从实验现象出发,然后上升到理论,而结构化学则是从数学出发,先上升到理论以后,再去应用到实践,所以学生之前在学化学,他已经有一种固定的学习方式,他在二年级三年级来学结构化学可能就很难适应,我们就会弱化数学的推导,在建立这样一个理论的过程当中是更多的强调物理图象,从一些非常浅显的实验或者一些经典的实验当中抽取出物理图象,然后有了这样的物理图象怎么样的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它,但是到最后解决的具体的步骤我们可能是不讲的,因为讲太深,课时可不一定讲的完。这样还会让学生刚刚有了一点点兴趣以后,马上又是一个公式又难倒一片,或者一堆数学推导难倒一片,兴趣马上就没有了。可能我们就只是讲到这里,一般的教学目标已经能够完整了,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再去推导,他可能认识的更深刻,没有兴趣的,既然已经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因为在我们教学目标中是不要求他完全掌握数学推导的,那我想也就够了,可能也就是这样子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