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发展中心午餐会: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观点集锦

2013-04-10

  •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种形式

首先说的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来上课,自然是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我想我们比较注重的是能够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不是被动的坐在那里,就算参加了。其主要形式有,第一个是比较常见的,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二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一般采取的是先问问其他的学生有没有思路,有没有想法。还有一个主动的形式,就是不一定是学生都是用语言来参与教学的,有的时候他们的这种神态,或者点头、微笑,或者说他就是皱着眉头觉得没有理解,一些身体的语言,我觉得也是一个参与的过程。

  • 老师要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教学

如果老师讲的内容比较无聊,我采用的办法,是尽快地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我的班级大概三十多个人,这样我就能够比较快的熟悉他们。比如开学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做一些自我介绍,包括一些背景,他是从什么地方考来的,包括高考是加什么的,因为我上的是物理课,好多学生甚至有学历史、政治的,这样学物理的很少,所以我特别需要了解他们的这些背景。

此外,让他们组一下小组。他们在组成小组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我熟悉他们的一个过程,我大概能看到哪几个学生,可能是一个寝室的,或者是关系比较好的,就是通过种种渠道了解他们。这样我就基本上能够记住他们的名字,对我开展课堂提问互动也是比较有用的。

  • 针对性的提问,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

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他们了解的情况,提出合适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这个里面可能分两类,一类我引导一个学生一步一步趋近于最后的答案。另外一类,如果这个问题比较大,或者比较复杂,我会让多个学生接力来说。接力的过程当中,我选择哪一个学生先说,哪一个学生接着他说,这个就是建立我在对他们比较了解的基础上,我大概知道谁应该能够回答得出,这样我就能够进行下去。

  • 师生增进熟悉度,会让课堂里形成一种气场,

实例1:有一个药学院的女生,她高考的时候是考历史的,说物理是搞不懂的。但经过几堂课的提问,我发现她还是比较活跃的,语速也比较快。有一次我忽然意识到,就问她你以前是不是辩论社的,然后另外的女生就在那里笑起来,说这个老师太厉害了,这都能看出来。我意识到了这点以后,有一次我在那里讲,怎么样来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数的等价,因为这个问题比较特别,它用的不是物理理论,而用的是反证法。因为这个女生是辩论社的,逻辑思维比较强,所以我就请她来回答,一开始我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面向全班同学的,我说你们想一想,我提示一下,应该是用反证法来给我证明一下。那个时候大家都好像没有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我就对她说,你应该是逻辑思维比较强的了,你想一想,就是用反证法。然后她就大概过了半分钟,然后忽然一下子好象意识到了,就给我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讲完后,我又问了一下男生,有的男生物理的感觉比较强,但反证的思路没想出来。我觉得这个效果比较好,因为不是光是我在鼓励学生,其实他们之间也是在互相鼓励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比较熟悉,好象就有一种气场,因为我一叫他,他马上就觉得他应该是能够回答得出来的,就是有这种气场的效果。所以有的时候学生会有一些超常的发挥。

实例2:有一次还没上课,就看到学生都在走廊上聊天,正好那个地上比较滑,然后一个男生冲过去就滑倒了,他马上就被另外一个男生扶走了,我看好象是摔伤了,上课的时候他也没有来,等到第三节课下课的时候我就问他们,我说你们有没有发个短信或者打个电话去关心一下,他到底怎样了,后来说他到医院去了,没什么大问题。我觉得这种气氛也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也跟他们开玩笑,我说你们女生也要关心关心,然后女生说我们都关心过了。这是一个例子。

实例3:还有一个很好玩的例子,迟到唱歌的问题,我也有过这个体会。有个男生,因为我看到他也比较好玩,像小孩一样的,因为我教的是一年级的,他本身比较小,然后有连着两次大概迟到了半分钟,第二次我就说了,我听说有一些老师采用的方法是谁迟到就唱一首歌,我说你是不是下一次要唱歌了,他就说我没准备我没准备,确实从那个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迟到了。而且我问了问题以后,他还主动说我要上来讲,讲完了以后,他说老师我已经回答你问题了,我以前迟到,我的分数你给我加上去,不要再扣我的分数了,其实我觉得这个学生还是蛮好玩的,都是挺正面的,我也没有碰到比较刺头的学生。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我都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就是表现可能比较好一点。一般一开始总归是有人开小差,过了一两个月,我的课堂上就没有打磕睡的,或者看手机的现象。因为我都知道他的名字,所以他想我的表现要好一点,或者投入一点。

  • 课堂讨论的作用

我的一个学生曾这样说过,课堂讨论的作用,一同学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说很多时候对于概念的理解,或者具体计算的方法,这个时候课堂讨论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先想到的人站出来和大家分享他的心得,以同龄人的视角想问题更容易沟通。第二个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愤,毕竟物理课不是讲相声,听多了复杂难懂的推算,总会开小差,但是老师给我们多增加了一些讨论环节,就能够一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力和趣味性达到更好的听课效果。第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讨论改变了以往一个老师一支粉笔的授课方式,讨论的主角变成了学生,让学生通过互相启发或者猜想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使学习的过程更加主动,而这样更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第四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讨论是在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进行的,而这个前提关系到上节课所学知识或更久以前的教学,通过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深度,老师可以很快的清楚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修改。我觉得他总结的好象比我当老师的还要好一点。

  • 制作席卡有助于记住学生姓名

因为我上的是一个核心课程,所以在分了组之后,我就让学生根据他自己喜欢的花,自己设计席卡,放在他们的座位上,然后我每次就记住了,哪个是茉莉花,哪个是鸡蛋花,哪个是兰花,我就记住了。其实我的记忆力还是可以的,但是随着这个年龄增长确实不行,虽然有的时候记不住学生的名字觉得很尴尬。

  • 课前做好反馈,了解学生的水平和背景

关于老师提问题,学生会不会关心,我觉得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都会遇到,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你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学生们都不懈于回答,这个时候就比较尴尬,然后我们设置题目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怎么样的既能够符合他们的层次,又体现难度。有的时候,学生感觉老师的问题太专业了,学生们无从下手,比如说没有生活背景的,就很难。后来我就想,哪一些能够涉及到这个专业知识,然后又能够触及到学生的不同的来源,所以我自己设置一个选课学生情况表,包括他们的背景,基础,对老师这门课的要求,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反馈回来,我自己就心里有点底,这样讲起来可能就比较好。

  • 教学内容结合时事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课堂上有些环节比较沉闷,学生不太活跃,我的想法,精选比较有典型意义,有现实意义的这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或者针对比较热点的一些社会问题,能够融入到你的讲课内容当中,然后向学生提问,或者要求学生融入进来参与讨论,我觉得这个对于调动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参与老师的教学的这种积极性,我个人觉得效果蛮好。但是我想说一下这可能比较适合文科的学生,但理工科的老师比较严谨,可能不一定适合。这是一个。

  • 要通过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诱导学生融入课堂

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恐怕主要还是要靠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第一,学生水平蛮高的,听得出来这个老师对这门课本身掌握的程度怎么样。他一听听,跟他也差不多,他的参与性马上就打折扣。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老师对你所教的这门课程,你自己掌握的怎么样,你是不是能够深入浅出的来进行讲解。能够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

  • 让学生深刻理解这门课程,激发学习兴趣

我也挺赞同,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将来这个课程在之后研究生或者其他的工作岗位上很有用,然后他的积极性就出来了。第二个要注重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我们课时比较少,所以一定要把这个重点和难点要讲透,学生理解深刻了,他后面的课程才能继续跟下去,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是明白了你前面讲的这些知识,他后面兴趣才会有。

  • 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多关注主动性较差的学生

对学生,要随时掌握每个学生对你讲的这个课的理解程度,学生层次不一样,有的学生你还没怎么讲,他已经理解得很透了,你要关注那些还没有太理解的,往往他理解得不熟悉,他学得不好的,这个时候他的主动性是差的,有的他主动性一直都很高,你不用去关注他,他经常提问,下课也问你,随时打电话也问你。但那些不爱动的,他实际上是不理解的,对你讲的课程,他好象没有学透,把这些人关注好了,就是你看到为什么了,这个没有理解,没有学好,我觉得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主动性会上来。有的学生主动性已经很强了,你不用再调动他了,他经常来问,来提问。就往往一个班里15%、20%的人这部分人多关注一些,可能对课堂的气氛的主动性会有好处。

  • 关注教材的适用度,适时更改教材

我也教过几门课,我发现教材要好,教材写得深入浅出,对学生理解问题非常好,我们用过好的教材,这个好的教材,比如说我们传阅给学生是一个很经典的教材,它对每个问题,从前深入浅出,一步步走,你教课的时候你都觉得很好,如果这个教材你觉得不好的话,我们教的时候都会觉得很费劲,那学生理解起来确实很难。关键是好的教材要选对,没有教材的话,我们就要把这个好的教材准备好。如果今年的教材可能有一些背景对比较老了,我们就要时时更新一些新的实例。若教材已经很难适合现在的教学环境,则应该考虑针对课程需要重新编写教材了

  • 学生的状态及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会影响课堂参与度

学生上课参与性不强,我觉得这个和学生的状态有关系,有可能他上课的时候讲的东西都比较难,如果那个学生已经头晕脑胀了,这时候你课讲得再怎么透彻,再怎么讲,他都听不懂。这种情况下面,我觉得可以把内容减少一些,集中几个核心的问题上面,把它讲透彻一点。你与其讲的内容学生听不明白,还不如讲一半,让学生都搞明白。因为现在课时越来越少,你没办法达到以前的那种知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