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8
大学化学这样的选修课,是到第三周名单才能定下来的,流动性很大。然后有的时候第一堂课特别容易把学生吓跑,因为学生现在认为大学化学就是水课,你要想把它上的不水了吧,学生就会吓跑,这是第一件事。所以我们这种课应该尽量让他们参与的。第二件事就是这种选修课流动性特别大,一直到第二周哪怕到第三周也流动,那怎么办呢?我们就反反复复的说,别把你这学期一下子说出来。以前我就这样第一堂课把我这学期要干的事,似乎是学生都能接受全部都说全了,然后我就发现到第二周学生问了“老师我们都应该做些什么?”又说一遍,第三周又说一遍,第四周还得说一遍,所以现在不用浪费那么多时间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完,第一周说个大概就行了,反正他们也接受不了,他们得慢慢吸收。第一周说个大概,第二周的时候再拿出十分钟说一个,再强调一下他们重点要干的事情,然后等第三周再分组。
吓跑有的时候也是一种策略,如果选的太多的话,我们上课的效果也不是特别的理想,再者我们的课也不是一次性的,它是整个学年轮流的,没有关系的,吓跑就吓跑吧,只要你自己把握好,有的学生会再吓回来的,这个问题倒不是特别大。最重要的是两个,第一个事是把你这个课的目前情况说明白了,第二个是课怎么安排的给他个大概,以后的课里面不停的就像滚动播出似的,第一堂课说一遍第二堂课说一遍,但是不要每一次全都说一样的,我第一堂课说过的,我第二堂课就不再那样说。第二堂课要有重点,我只要求你作业里面的第一个别忘了。
我第一次课总是从讲故事开始。选我课的博士生当中有十几个,但是最后上课的肯定是超过30个人,去年我上课上网发一段视频,天空中神舟的对接,我就问为什么要接两次?为什么第一次自动,第二次手动?自动和手动的区别在哪里?这里面自动控制的要求在哪里?这是我给博士生讲的。给本科生上自动控制理论也是讲控制的,但是我跟他们讲,也会放一些这样的录像,但是讲的道理要浅一点,讲的事情更多的接近生活。我曾经讲过为什么马路上的红绿灯都是定时的,为什么冲水马桶对我们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很重要的是,你要讲一些他们身边的,当然其中的道理他们是不大知道的,但是和你的课程有关系的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就把他们的心思抓住了,他们就会认为这个老师上课很有趣,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我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新闻,新浪之类的先去浏览一遍。然后还有我自己的人脉关系,我的朋友比较多,我自己也不懂的,就要叫现场的人告诉我,反正就是结合这些,但是上课毕竟不能老讲故事,我们还有数学公式要推导推导,到后来就越来越专业化了。
我感到在我的教学当中,常常要注意三条,第一条是要时新,尽管学生每一年都在换,今天给他讲中国奥运会他都不要 听了,所以不断要有新的问题。第二对这个事情确实需要精通,你要知道人家不知道的东西,这就需要大量去了解去学习去询问,这个平时要注意积累,你知道奥地利的墙和屋顶都是铁皮的吗?当初的奥地利是每一块铁板都必须运回奥地利不准留在中国的。奥地利把铁皮三个月之前运到中国放在外面生锈,这个锈是磨不下来的,他们的技术就在这里。如果我上课的时候一讲这个东西,学生很兴奋,但是这个东西常常要积累,我一个学期就很关心整个社会上和自动化有关的大事,然后我就抓紧在这个方面去探究,去问去了解去想,要了解的东西再自己想通,我感觉这个就是创造性的新的专题。第三就是要恰如其分,不能一天到晚讲故事,一天到晚讲故事课程就完不成了。当休息的时候,在开始的时候我常常会说“这个是什么?请下回分解”,然后一上来不能马上就把这个答案告诉大家,要似是而非的先讲一些对的东西,最后把这个东西说完,这就是你把他的兴奋点调动起来了,我们是这样做的,当然做起来的时候很累的,提供大家参考。
一开始的时候你要利用新闻热点给大家达到一个开门红的效果,刚才讲了这么多的新闻热点,其实对于学生来讲他要感觉到这些课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这个很重要。因为毕竟要面向学生的兴趣,因为我教的课是属于专业选修课,我上来的时候一般也是根据一些新闻热点,把我们这个课的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的作用说一下,另外在现实社会当中是怎么样的?对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有什么影响,所以我觉得这种方法应该是有用的。
我发现我两门课的教室,有一门课40个人,大概就是一个40人的教室,刚好就坐满了,另外一个门课好像是20来个人,可是那个教室是一百个人的。我就觉得我在我们系开的,主要是给我们系的学生上的一堂选修课,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就是20来个人在一个一百人的教室,这个怎么改变一下?第一,以后你提出明确的要求,上限是多少,然后教务处排课的时候尽量来按你的上限分配教室,如果你不提也可以,不管他给你排什么教室,到时候学生书本定下来之后,去跟他们探讨换教室,就在这个时段如果有合适的教室可以换的话,他会给你换的,当然这个跟学生也要有充分的沟通。对于在大教室上学生少的课时,我觉得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我也上过几个人大教室的课,规定学生必须坐在中间前两排。
在提高学生的兴趣方面,也确实是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实际上是要做这个课的广告,为了做好这个广告呢,每个老师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所以我觉得为了提高这个课的兴趣,也不妨去听一下同行的课,可以吸收到好的东西,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如果自己的东西再加上别人的东西融合在一起那就更有吸引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现在学生的功利性都比较强,第一堂课就是要抓住他的这个小心眼,把历年听我这个课的学生发表的这些小论文给他们看,这个课和自己的专业一结合,很轻松的就搞定了,他就觉得听这个课还有点用处。第三个就是给他讲一些故事,比如学生听课的时候,有时候非常疲劳,一下课马上就趴在桌子上,这个时候,我们就从神经网络研究的最新结果上解释这个现象,结果一解释完了以后他反而是睡不着了,人的大脑在正常工作的时候是要耗费十几码的电能的,实际上他听一节课相当于5号电池用了两节,趴下睡觉这是继续充电的过程,是很正常的。学生利用课间的时间,赶快趴在这里充充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公开课,选题特别重要,不光要抓学生,还得要抓评委,把板书跟PPT非常良好的结合起来,可能也是脱颖而出的方式之一。
板书和PPT相结合是老师应该学习和发展的一个方向呢?还是像我们现在的基本上都是PPT偶尔在黑板上写几个字是方向呢?因为PPT翻的快,他们也来不及写,所以我想板书可能会印象深刻或者是效果更好,但是内容量可能会减少,因为一定要手写,所以怎么把握呢?或者有没有必要发展板书呢?我是这样做的,我在加拿大上课的时候,我们通常一上课45分钟, 45分钟我一般不会超过15张PPT,大多数的情况下不到7张,你一定要让PPT有充分的停留时间,视觉才能接受,如果很快的话视觉根本接受不了没有任何意义。还有,上课很重要的是要有选择性,像我们上自动控制,大学生的课,如果你要讲的很多,那课时肯定不够,有的东西说布置两个题目回去做,讲清楚这两个题目要评分计入平时成绩的,他做不来就去看,看好了做下来,好打个对勾就这样。
我上的体育课,我教的是排球。我这个课不好玩,比起其它的课来说兴趣要差多了,我就把自己变的可爱,课不可爱我可以可爱,这个项目学那么多年了,就要自己可爱一点,那就发展自己。我第一节课都是上游戏上一半,我上来就在那玩游戏,还有石头剪刀布来玩的,他们都一直在笑一直在晒太阳的感觉,他们都很快乐,然后我说你们还可以学技能,我只要你们参与了,这学期跟着我跑十圈,每节课都跑步,那你就收获高分,有兴趣而且又学技能,还能增进友谊。这样拿高分你说你不选这个课,你要改天走了呢?所以我每节课都有一个游戏来吸引他,所以要吸引住学生我觉得提高自己,丰富教学内容,能够变化教学的手段,就会留住学生,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公选课上来选的学生大概有180多个人,学生的成都就参差不齐,因为我们交大的学生可能很多是理工科的,这个我事先也做过一定的了解,但是你怎么样知道学生的意愿?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交流,会提一些我认为比较浅显的问题,就是跟印度文化有一定关系的,但是我觉得大家都是有话可谈的。但是有的学生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话,他就说我不了解印度,我不知道,一句话就完了,连续几个学生都是这样。对新老师来说稍微有一点很尴尬,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比较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他就知道的很多,能看出来他自己是颇感兴趣,而且也是看过一些书的,这种程度参差不齐跟他们交流的时候,还有提问题的时候,特别是上次我参加的咱们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新任课教师培训,两位老师讲的提问题如果提的不好,可能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有我是非常希望能到下面跟他们走的非常接近一点,走到讲台下面去。
你要讲的东西必须是人人都能听懂的,就像白居易和老太太讲事一样,我上这个课的时候不管你的水平有多高,我就假设最基本的东西要给你注解,但是必须注意你不要落了俗套,你要有新意,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了。例如,达尔文的口才很差,他是结巴,所以他要和大主教对面的时候,他就怕了不敢去,然后他发现了一个青年学者,这个人的口才很好,最后他辩论也赢了,有人就问他,你是怎么样辩论的?他就讲了一句话,说我假设我的听众都一无所知。
我有一门课上有很多公式推导,怎么让公式推导学生看的时候不会昏昏欲睡?公式推导写在黑板上,不要打在PPT上,然后你要是一行一行翻还好一点,你要是一页全翻出来了,他就琢磨你,他还没琢磨明白,两边全耽误了,所以要在你的黑板上推导,如果他没有跟着你的思路走,推导中间就停下,不讲了,下去找一个学生问。或者故意出错,谁要是发现这个推导理论的错误就讲一下,讲出一个错来,奖励平时分3分,两个错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