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
2012-10-31
问题与回应
1.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管学生的出勤率?因为从一方面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作为教师应该履行督促学生的义务。
-
老师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果你点名的话,评价分数肯定不高。
-
我班上有90个学生,每次点名需要很多时间的。
-
我一般都是第一节课的时候点,然后在下课之后布置个问题,让他们拿一张纸写下答案和名字交上来,既当做平时考试又当做点名。
-
100、200人的大班无法点名,因为点一次名可能要花5分钟到10分钟。我一般也就是开学第一次课点,让大家互相认识一下。但是也可以把学生名单发下去让学生自己写,这就涉及到诚信问题,有的学生会代签。我觉得现在21世纪了,靠点名让学生来上课这种做法是需要讨论的,我一向不主张每次都点名。
-
我在上课之前准备好题目,都是涉及到这堂课比较核心的内容。然后在快下课的时候给出今天的题目,请他们拿一张纸作答并写好自己的学号、姓名,在离开教室的时候每个人交给我。还有我觉得老师要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要讲得好。
-
我的方法是在课前由课代表挨个点,上课的时候把名单给我。我在课上会提问,有的学生会是代签的,但几次搞下来后,学生就陆陆续续来上课了。
-
我的课1/3是有课堂作业的,发作业的时候我是自己一个一个发,这样我既能认识学生,也可以考察出勤率。
-
我即将赶赴祖国的西部支教,算是一名预备教师,我想以学生的角度来谈谈一些想法。首先在我们学生评价老师的过程当中,很少会去考虑这位老师有没有点名,所以老师在考察出勤率这件事上可以大胆一点。我这学期上的一门通识课,老师在第一节课就把座位表安排好,基本上不用点名,谁没有来一目了然。而且我相信那位老师在这个学期的评教会很高,因为他上课的水平非常高,让我们获得非常多的知识。
-
我会在开学第一次课考勤一下,然后下一次主要考勤上一次没有来的人。还有就是发作业,有很多同学不拿,我会把没有拿作业的这些人记下来,下次就考勤那些没有拿作业的。
-
在讲的内容完全一模一样的情况下,相比于小教室,大教室效果会非常差,如果大教室坐的人少会更糟糕。另外我觉得老师对缺勤应该有所作为,假如以学生身份来思考,如果老师不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肯定不给他高分。
-
对于大学里面的点名,我觉得要有一个目标,就是课堂确确实实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老师照着讲稿来念,学生听着没有效果,自己学还更快,就不愿意听课;如果你讲课不是照本宣科的,两个小时听课的效果比他花两个小时看书强很多,学生就会来听课。
2.我想问一下大家是怎么处理上课讲话的问题,如何既不损伤学生的颜面,又能维持课堂纪律?
-
你可以让他站起来向大家讲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跟课堂内容相结合的话题。也可以提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既提醒他了又让他想讲话的欲望释放出来。
-
你在课堂组织学生讨论的时候让他做组长或者发言人,给他安排一个展示他特长的角色,因为总是批评肯定不行的。
-
我是鼓励他们讲话的,可以私下讲话。如果声音比较大,我会要求他把说的内容公开,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现在提倡双语教学,如果有同学在课堂讲话,就让他们用英语把内容说出来。
3.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考勤占成绩多少比例合适?最后实行的时候,是按照签到情况把分数平均一下扣分?还是怎么做?
-
我的课出勤小测验刚好占20分,课堂小测验的小纸条如果都交了出勤分就有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我是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判定,但是总体来说比较宽松,大家基本上可以满分。
-
我一般是这样的,每次点名跟成绩挂钩。我们有作业的,我根据作业点名,这次是多少分,然后算算缺课率是多少。对于有几次没有交作业的学生我也是非常清楚,我会私下提醒他你有几次没有交了,你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会影响你的成绩。
4.按时交作业和规定时间之后交作业有没有区别?
-
我一般情况下是要求当堂交作业,会有少数同学给我发消息说这节课真的不能来,下次会把作业交上,这个一般来说我也就算了。
-
我的意思不是当堂交作业,而是比如我要求下个星期三以前交,他再拖一周这种情况呢?一定要扣分吧?
-
这个应该是要的。因为我是课堂作业跟他们说清楚了,一定要当堂交的,如果作业量很大,我会告诉他下周之前交上来这是可以的。作业做的好不好跟学生的成绩也是有关系的,我会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5.我比较关注大班教学中批改作业的问题,教务处是否有统一的规定?改1/2还是1/3?怎么个改法?
-
每次你根据人数来,批1/3或者1/4,然后轮流批,这样的话你既能掌握学生的动态,同时也给助教做个参考。再一个分数不要直接打出来,学生对分数很敏感,你最多分个ABCD。
-
平时对学生都是鼓励,但是你自己心里知道是有差异的。要注意方法,比如你不能直接说他写的很潦草,你可以说他哪里做的好,但是如果以后字迹再工整一点就更好了。
其他观点
-
在小班我可以跟他们眼神交流,就能HOLD他们,学生的互动和组织相对来说容易些。
-
我曾经上过一个课,学生十来个,却安排了一个大概70个人的教室,讨论和讲解的时候会走到他们中间,这样的话他们的眼神就会跟着我转。我感觉小教室讨论起来氛围好一点,大家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在老师身上,大教室的课确实难上而且上完课嗓子会很疼。
-
我大班小班都上过,人少的班的进度比人多的快,因为课堂秩序好,效率高。但大班也不一定比小班差,我曾经上过接近200个人的大班,学生基本上是一年级的同学,出勤率还是不错的。还有我对打磕睡基本上零容忍,要打磕睡就出去打。
-
在我讲课的过程当中,学生有问题或想法可以当场提出来,如果我感觉这个问题是有前瞻性的就整个班级讨论一下,大家都可以站起来参与。如果我觉得这是个别的问题,我回答一下就结束了。我觉得大班讨论主要靠教师引导,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可以再进一步延伸出其他问题。
-
一个同学好几次没有来,他问我这会不会影响成绩,我如果回答不影响他会继续不来,我说影响他给我评价可能会比较低。我觉得考勤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
我觉得大家都遇到过学生跟你说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把我的表格打开给他看,每次作业、考勤都有记录的,你做的好的话,我会酌情给你增加一点点。
-
现在我们校园里面卖书的地方会卖很多学科以往的试卷,这对我们课堂教育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每次出题目都要换,要不然不用功的学生突击一下成绩考的比用功的好,用功的学生就没动力了。我呼吁学校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要治理一下,破坏正常教学秩序了。
-
同样的老师讲大课和小课,肯定小课的效果好,学生互动的更好一点。
-
我想说一下我上大学时候的一件事。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他是非常有个性的人,他上一门课叫概率统计,他上完第一节以后就跟老师说,老师这个课我可以不可以一次课不听,但是我会通过你的考试,当时那个老师说可以。最后他这门课考了我们班的第一。老师说这个同学的自学能力很强,最后我们同学聊天,他说这个课表面上考了第一,但是私下比你们听课的人不知道多花多少功夫,练自己的自学能力。所以,像大学里面的点名,我觉得要有一个目标,确确实实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老师照着讲稿来念,学生听着没有效果,他自学比你讲还快。所以,老师的目标是让学生得到锻炼,他能得到更多的东西,两个小时听课的效果比他花两个小时看书强很多,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
自学都是学死课本,但是基础课里面有一些新的东西,随时要更新,随时要在课上交流讨论,如果就抱着死书看的话,这样的学生是死读书。
-
考试考到A并不代表你这门课的东西都掌握了,考试涉及到的仅是课本当中有限的东西。因为我自己也是教专业课的,在课堂上我跟学生讲整个体系结构是什么样的,你如果自己看的话,就是看死书。教材肯定有好几种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材视角不一样,我讲课的时候可以综合各方面讲,学生自己要学的话,如果智商很高也是可以达到,但是他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感觉作为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听了课更轻松地学好、学懂。
-
自学对一些没有实验的课程可能合适,但对于专业基础课未必合适。通过自学,有的学生是可以高分通过,但可能就很快忘了,导致他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是有欠缺的,所以还是要去上课。在课堂上你可以跟其他人交流讨论,通过听讲、通过做实验,知识得到巩固、运用,比看完书应付考试会更好。
-
这是我自己的经历,当时我上的交大试点班,学校安排我们提前毕业。当时排课的时候少排了信号与系统这门课,但这对我们电子工程自动化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没有排我就自己学,习题我也能做的很熟练,但是总感觉在整个知识体系结构有欠缺,缺乏一种工程上的直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以后很多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我都不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