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栏目教改探索 › 促进大学本科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索

促进大学本科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索

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本研究从课堂氛围、学习目标设置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加以实施。经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感受到较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今后将在更多的方面进一步探索教学策略,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

?1 引言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每届学生中总有一些学生对学习毫无热情,一进教室就往后排坐,上课打瞌睡,甚至逃课,其结果必然是无法通过考试,更有甚者最终不得不退学。而即使看起来学习很认真的一些同学,在学习时还会经常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这些内容吗?”或“这个要不要考?”很明显,这种学习会限制在高回报的内容上,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在大学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各类学生,有积极主动的,有消极被动的……这些不同学生表现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教师应当如何做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已有很多,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科温顿的自我价值理论等分别从不同的侧重点探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庞维国在《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1]中列举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关于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各种因素的研究结果,其中豪佛(Hofer et al.,1998)等指出,大学生经历了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习成功才走进大学,他们已经具备了关于某些学习策略的知识以及对策略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使得大学生更容易从策略教学中获益,也可以减少有效的策略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苏珊.A.安布罗斯在《聪明教学7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2]一书中讨论了7条学习原理,通过这些原理,教师可以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能明白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文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选取可实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加以实践,以发现能帮助到大多数学生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们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能“真正的”主动学习。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首先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确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在课程中实施这些教学策略,并观察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修正或增加教学策略,最终从教学实践中提取一些带有共性的、易实施和推广的方法、策略。

image009

图1 研究方法

3 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3.1 课堂氛围策略

每一个课堂的学生都各具特点,学生的知识背景、社会性和情感都各不相同,这些方面在课堂情境中交互作用,使得课堂的每一时刻都千变万化,不可预测。作为教师,如何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需要具有教学的智慧。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3]一书中提到:即使学会了所有课程方法和教学技术的老师依然可能是一个拙劣的老师。教育需要教师用整个身心来表达,投入热情和智慧。因此,本文首要考虑的就是教师行为研究(亲和、严谨、激励、引导):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能感染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的激励和引导方式,严谨的教育和高标准促使学生上进。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来说,正经历着极为重要的转变,不论是大学课业对他们智力上的要求,还是大学生活对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要求,还有社交等等各方面的挑战,这一过程若能良好地转变,那么学生的学业表现也相应比较好,反之,就容易表现出令人诧异的懒散、对学业提不起兴趣进而出现逃避等行为,更甚者最终无奈退学。作为课程教师,希望能借助于课堂能予以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引导。因此在这一方面,主要考虑了以下策略:
1) 收集一些正向、鼓舞性的视频,包括名人演讲,名校宣传片等,在课间放给同学们看。课程的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在第一堂课上,需要设定好本学期课程的基调,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建立起课程的规则。在第一堂课的课前和课间,选择播放比较活泼的“耶鲁大学宣传片”,这部片子中耶鲁大学的硬件条件与国内大学类似,学生们在大学中应如何学习和生活,这部片子给予了正向的引导,学生们在欢快的笑声中亦有所沉思,同时对于课程也建立起较融洽的感觉。在后续课程的课间,播放张泉灵、乔布斯、JK罗琳、兰迪.波许教授等的演讲,同学们都非常专注。
2) 在课堂上,教师明确课程的要求及评分标准,并给出联系方式,告知同学可以以何种方式及时和老师建立联系,并保证做到及时反馈同学的各种问题。。
3) 为同学们提供便于联系的方式,
4) 在后续课程中,关注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于积极参与的同学保持鼓励,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不太积极的学生,利用课堂练习或课间进行简单的交流,以了解学生的情况。
基于上述方法,在课程学习期间与同学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为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2 学习目标设置

进入课堂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是多元性、多样化的:以最少的努力来获取最高的成绩;能通过课程即可;有努力获取知识的理解……。这些学习目标有可能与老师的预设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差异是比较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以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在第一堂课上就跟同学们介绍了课程的要求、目标和评分规则,但是由于同学们先修课程的基础差异很大,为保持同学们的学习动机,在课程期间对同学们的现状和需求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反馈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学期初对学生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学生的现状、学习目标、对课程的期望和对激发学习兴趣的建议。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所需的先修知识普遍不满意,对课程还是有着很高的期望,对课程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从后续的课程学习也确实发现,先修知识的缺陷给一部分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学期中对学生再次做了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有时是截然相反的,例如,对于交大作业的时间,有同学要求提前,有同学要求宽松。基于先前调查同学先修编程的基础相差极大,因此反馈给学生,有能力的同学尽快向后推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努力去做,只要有提高即可,无需为赶时间而去抄袭,只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

3.3 课堂设计

在课堂设计方面,应该如何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其学习自主性。
对于课程内容的传授,力求能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思考,本文采用了以下策略:
1) 教师需帮助学生激活已学知识,可通过小小的提示和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们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往往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性质不以为然,觉得很简单,一看就明白了,但是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不是简单的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在介绍完基本性质之后,提一些小问题让同学们解答,这时同学们往往会楞在那里,这时给予小小提示,利用前面学的什么性质,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这样就加深了理解,也明白了看懂基本概念和性质与实际应用之间还有着较大距离。例如,在介绍树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度”、“父亲结点”、“子孙结点”等这些概念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当让同学们证明“一棵树度为0的结点数是度为2的结点数加1”时,同学们就无从下手了,经提示从多角度利用基本概念列出多个等式就可求出,同学们才体会到灵活应用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引发同学兴趣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正如调查表中同学们给出的建议:“可以做出一些让自己比较有成就感的东西、比较有意思的程序更能激发兴趣、实现某个功能带来的满足感、希望课上能举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用本课堂的内容编写有实际用途的程序、上课多举一些例程,就像小球题,引人思考,再讲解一下,帮助很大。”在讲授完相关知识之后,给出一些有趣的小题目,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思考解决,如讲解完数组和链表方式实现线性表之后,给出一个移动小球的题,要求同学们分别用数组和链表方式实现该应用,并分析算法的复杂性,同学们很有兴趣,除了用数组和链表实现之外,他们又发现该问题其实又可以等价为二进制的算法。
3) 课上采用think-pair-share方式让同学们积极动脑。
《数据结构》课程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是讲解算法的时候,容易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同学们在台下听得无精打采的情况。为促进同学们动脑,有时会采用think-pair-share的方式来理解算法。在提出某个算法之前,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解决的方法,可以与边上同学讨论并拿笔写出相应的算法,然后上交,老师再将算法分发下去,同学们相互阅读批阅算法,用红笔给出意见,然后再发回同学。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并对相关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4) 授课中通过启发、演示问题的解决过程来帮助同学们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时候,教师可通过启发、讲解、演示、讨论的方式跟同学一起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最小生成树的Kruscal算法时,先请同学们理解最小生成树的概念,然后先列出已知的条件——图的顶点和边的信息;请同学们从概念出发推出要得到最小生成树,也就是需得到权最小的边;那么很自然的同学们就说这容易,将边按权重排序即可,排序方法已学过,选择一种时间复杂性比较好的即可。那么按权重大小排好序之后,是否依次选边即可呢?这时还需考虑最小生成树的概念,既然是树就不可以有回路,那么选边之后还需判断是否会产生回路?那么问题就转换成如何判断是否有回路问题。这时再引导大家采用前面学习的不相交集的相关知识,于是就这样一步步同学们将算法推导了出来,同时也得到了算法的时间复杂性。通过这个过程,同学们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了深刻理解,在机考中遇到类似问题解决较好。

4 研究结果

经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感受到较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说明这些策略是有效的。可以看到,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导致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方式来对待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的智慧来应对千变万化的课堂。对于教师来说,首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参与度和坚韧性。但是光有这一点还不够,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地加以推动。在学习目标的确立、知识传授的方法、课堂的设计、练习的设置、学生的反馈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本文在一些策略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看到还需进一步做的工作:此次对于学生需求的反馈做得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使几个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虽然在课程中受到了鼓舞,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今后将在学生反馈方面做更多的探究,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帮助,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前进,逐步通过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获得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息,从而促进其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得原理与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152页。
【2】 苏珊.A.安布罗斯等著.庞维国等译.聪明教学7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第3-5页。
【3】 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第14页。
【4】 Monique Boekaerts. Motivation to learn. http://smec.curtin.edu.au/local/docs/prac10e.pdf
【5】 Barbara Gross Davis. Tools for teaching: Motivating students. http://teaching.berkeley.edu/bgd/motivate.html

作者:龚玲,于海波;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高校教学发展』电子刊物 http://www.jhjfcs.com/journal/?p=87

上一篇:

下一篇: